李明信老人(左)為游客介紹算盤
□魏丹丹文/圖
“李老先生好,能在這里遇到您實在是太幸運了。”7月22日,算盤愛好者房偉冒雨專程從臨潼趕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賈平凹文學藝術館,只為參觀正在舉辦的李明信先生算盤展。看到李明信先生就在現場,他欣喜地上前打招呼。
李明信先生算盤展開展以來,吸引了一大批算盤收藏者、愛好者前來參觀,李明信先生也時常到現場為大家講解。
與算盤結下不解之緣
“我自小接受私塾教育,七八歲就開始學習珠算,對傳統算盤有著特殊的感情。”家住小雁塔附近的李明信今年86歲,是中國工商銀行西安南大街支行的退休職工,他1950年進入銀行工作,主要負責清算和結算業務,在那個沒有計算器的年代,他的工作一刻也離不開算盤,因此與算盤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在我國普及,算盤在銀行工作中使用率越來越低,這使長期和算盤打交道的李明信擔憂起來,便萌生了收藏算盤的想法。
李明信每次出差或假期出游,總會先到當地古玩市場“尋寶”,遇到喜愛的算盤他就買下,小心翼翼地包好,生怕路途中磕著碰著。
為了收集算盤,李明信還曾多次去北京潘家園、琉璃廠及山西等地尋訪。
30年間收藏算盤110把
1993年,李明信退休,有更多的時間來收藏算盤。平時,他通過舊貨市場尋找老算盤,幾乎每天都會去西安小東門、八仙庵、大雁塔、大唐西市等地的古玩市場溜達淘寶。同時,他還加入了西安市收藏協會,托收藏協會的朋友幫忙尋找算盤,一旦有自己心儀的算盤,他就會想方設法買回來。
“只要進了古玩店,就沒有算盤能夠逃得了我的眼。”30多年的時間,李明信收藏各類算盤110多把,時間跨度從清代到現代,既有黃花梨木、紅酸枝、水曲柳等高檔材質,又有各類玉石、牛角和銅制的算盤。42檔大型紅木算盤、鋼制如意算盤、紅木方形橫豎算盤、青銅琺瑯如意算盤等別具一格,上二下五珠、上一下四珠、上四下五特型算盤精巧別致。
“這些檀木算盤是清代的,檔數比較多的算盤是民國的,現在都比較少見了……”李明信在現場饒有興致地介紹。
希望籌建珠算博物館
在李明信收藏的110多把算盤里,最令他愛不釋手的是一把太極八卦算盤。“這把算盤是我特地托朋友購買的,用天然紅酸枝木制成,菱形中間有一個太極八卦圖,直徑25厘米,制作精良,既可用來計算,又可以做裝飾,很實用。”
2013年,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現在會使用算盤的人卻越來越少了,這讓李明信很惋惜。
據李明信的女兒李改文介紹,今年年初,父親萌生舉辦算盤展的想法,通過多方聯系,最終確定了辦展場地。86歲的他利用一個月時間查找資料,將所藏算盤一一編號、分類、整理、標記,付出了大量心血。
“舉辦算盤展是我的一個心愿。現在大家都用計算器,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喚醒更多人對算盤的記憶。”李明信坦言,他希望能在西安籌建珠算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珠算發展史。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