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 通訊員 吳怡楠)家住銅川市耀州區董家河鎮土橋村的85歲老人趙再慶,因種植中草藥與牡丹結下不解之緣,近50年來,他將全部心血和汗水傾注于牡丹的種植和品種的培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熱愛和執著迎來了滿園國色天香。
“1975年,農村搞合作醫療,種中草藥引起的,因為牡丹的根是中藥里的丹皮,我從耀縣南街幼兒園挖回來第一株牡丹開始,由原來的一種到現在的200多種,100多種是我自己用籽種出來的新牡丹,有少一半是從外地弄回來的,種這的目的,一個就是好看,給社會上供苗,搞些經濟收入,再一個就是弄成藥材,越種越多,現在把這弄成了一個小型牡丹園。”說起自己的牡丹情緣,老人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趙再慶不僅熱愛牡丹種植,更專注于牡丹研究。在他家里,有《中國牡丹》《中國紫斑牡丹》《中國牡丹與芍藥》等3個柜子的藏書和幾部珍藏的音像制品。四十多年來,他孜孜以求,鉆研學習,只要與牡丹有關的資料,他都千方百計買來仔細研讀,記筆記的習慣也從未間斷,他還不斷用雜交技術培育新牡丹品種,在園內反復試驗,把牡丹的種類花型花色重新整理歸類。
“牡丹按國家來規定是三類八色十一型,我現在把這整個歸類根據書上寫的,現在是三類變成四類,原來是八色,現在我變成九色,原來那是11型,有一個混合型,我現在把那個混合型提出來,專門獨立列下,現在是四類九色十二型。”趙再慶說。
趙再慶的大兒子趙滿良,從小與花為伴,在父親的熏陶和影響下成為一名鄉村醫生。他說父親的專注和執著讓他終身受用,“我父親開始是赤腳醫生,通過種藥發展觀賞牡丹,養了40多年,他這一輩子認真執著,對我的做人行醫影響特別大。”趙滿良說。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