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張富清的老家在漢中市洋縣雙廟村,他的侄子張樹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他在部隊立下的戰功從未對家人提及
老黨員張富清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無論在部隊保家衛國,還是到地方為民造福,張富清用一生深刻詮釋了共產黨員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凝聚起了強大力量。
□ 郭松林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中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
張富清老人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同樣,在他的家鄉——陜西漢中也引起轟動,家鄉人為從漢中走出這樣一位老英雄而倍感自豪。
最近,筆者隨漢中地方媒體慕名來到張富清的老家采訪。
張富清的老家在漢中市洋縣馬暢鎮雙廟村,這里位于秦嶺南麓、漢江以北的平川地帶,是陜南一個普通的村莊。農村正值三夏,村里人都忙碌著收油菜籽和割小麥。我們在村子找到了張富清的侄子,今年75歲的張樹積。身體硬朗的張樹積聽說我們的來意后,便熱情地帶著我們去看張富清住過的老房。張樹積說,據他奶奶講,二叔張富清很早就外出當兵去了。之前,因為家境貧寒,二叔一直在家鄉給地主做長工。二叔在兄妹三人中排行老二,現今哥哥(張樹積父親)和妹妹(張樹積姑姑)都已去世。“那個時候我才幾歲,只記得他當兵以后回來過幾次。他在部隊立下的戰功,從未對家人提及,要不是媒體報道,我們都不知道。”
我們還了解到,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擴充軍隊打內戰,張樹積的父親被抓了壯丁。張樹積的爺爺早逝,留下孤兒寡母4人。張樹積的父親當時是家里的壯勞力,也剛結婚不久,奶奶為了不使這個家被毀掉,商量用張富清換回其大哥。張富清在鄉聯保處集中后,被編入國民黨部隊。身體瘦弱的他除了執勤放哨,還被指派做飯、喂馬、洗衣等雜役,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皮帶抽打,這樣的生活苦不堪言。直到有一天,西北野戰軍把國民黨部隊“包了餃子”。張富清沒有選擇回家,而是主動加入了西北野戰軍。
張樹積回憶說:“大概1955年前后,二叔穿著解放軍服裝回鄉探親,還是個軍官。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奶奶看到他頭上有一溜子沒頭發,就問他咋回事,二叔說在戰場上負傷留下的。那一次,家里還為二叔說了一門親,雙方見了面都很滿意。”張富清從部隊退役后,沒回老家留在了湖北。張樹積最近一次去湖北探望二叔是在2013年,他拿出當時的合影照說,那次,“二叔說他腿壞了,走不動了,但仍想回洋縣老家看一看。和他聊天中,可以看出二叔晚年非常想念家鄉。而且離開70多年,叔父鄉音未改,一直都是洋縣口音。”張樹積在言談中,非常掛念已經95歲的二叔,說張富清是張家唯一的老輩子。
在距離張富清老屋不到1公里的雙廟村4組,筆者一行還見到了張富清的妻弟孫新民。他給我們講述了近些年來和姐夫張富清家來往的情況。“1986年,我父親曾去湖北來鳳縣姐夫家住了一段時間。姐夫帶著家人將父親送回洋縣時,還拍照留念了。1993年父親去世,姐夫全家回來過一次。”今年74歲的孫新民介紹說,因為湖北太遠,他和妻子從未去過姐夫家,但逢年過節,兩家人總會打個電話互致問候。
如今,張富清的事跡在家鄉已經家喻戶曉,家鄉的父老鄉親都很敬重并關心這位令鄉親們引為驕傲的老英雄。他們祝愿老人家保重身體,健康長壽。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