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片
□記者 滿淑涵
7月7日13時50分,長安畫壇巨星隕落,當代中國人物畫大師、黃土畫派創始人劉文西先生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6歲。連日來,社會各界紛紛以不同方式沉痛悼念劉文西先生,寄托無盡哀思,表達由衷敬意。陜西幾位畫家追思與先生相識相處的往事,深切緬懷他的藝術精神和崇高品格。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趙振川:
他用藝術創作鐫刻下永恒豐碑
去年11月,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跟往常一樣,劉文西一早就來到會場。“他是坐輪椅來的,雖然面容略顯憔悴,但聊起畫畫,聊起藝術,感慨很多。”趙振川回憶說,那可能是跟劉文西一起座談時間最長的一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藝術追求是無限的。他從陜南回來后,慨嘆大自然的神奇變化,遺憾人生擁有的創作素材太少,他希望還能再下鄉,不斷創作。”
1960年,《人民日報》發表了劉文西的作品《毛主席與牧羊人》。趙振川說,當時看到這幅畫時就被震撼了,至今那畫面還歷歷在目。“劉文西先生一生都在勤懇創作,數十年如一日,從不畏難。他身上的堅韌品格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劉文西是浙江人,卻對陜北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總說“陜北一生去不完、畫不完、看不完”。他創立的黃土畫派就是扎根于黃土地、崛起于黃土地、輝煌于黃土地的繪畫藝術流派,作品形成了陽剛豪放、雄渾大氣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現實主義風格。
“熱愛生活、扎根人民是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劉文西創作《黃土地的主人》百米長卷時,曾邀請趙振川去看。趙振川回憶說,雖然當時還只是畫稿,但是筆墨線條流暢生動。“看那打腰鼓的人就像要躍出紙面一樣。”
“如今,陜北人民的生活環境和人情風貌正在發生改變,劉文西先生用畫筆記錄的陜北面貌是后人無可超越的。他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的巨大損失!”趙振川說。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宋亞平:
他孜孜以求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
宋亞平是清末名士宋伯魯曾孫女,宋氏書畫世家第四代傳人,從小她就對劉文西充滿崇拜。
1982年,年僅22歲的宋亞平還在長安書畫社柜臺做服務員,每次見劉文西來買宣紙毛筆就格外激動。“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教我繪畫技巧、用筆手法,還教導我要學傳統文化,要堅持練書法。”宋亞平記得,有一次,劉文西拿一張一平尺的紙給她示范,只用了幾分鐘,一個小女孩的頭像就躍然紙上。
近年來,宋亞平投身少兒美術事業,也見證了劉文西先生熱心美育文化的感人場景。在多場少兒美術展上,劉文西都到現場一一點評解讀,鼓勵孩子們“好好畫畫”。但凡有少兒美術類的雜志、畫冊、書報,他都要帶回家去仔細翻看研究。
“劉老師用心用力留下偉大的作品,也用愛用情溫暖著每一顆愛畫畫、想畫畫的童心。”宋亞平說,“他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永遠鼓舞著我。”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羅寧:
他常叮嚀我們要多用點時間創作
一身淺灰色中山服,一頂淺灰色鴨舌帽,劉文西這身打扮,在羅寧心中是“最可愛的形象”。驚聞劉老師逝世消息,他大腦頓時一片空白,不斷翻看著手機相冊里與老師的一張張合影。
劉文西生前為人處事謙遜溫和,對后輩畫家多有關愛。“他常對我們說,畫畫是一輩子的事,不是半輩子的事,更不是幾年的事。藝無止境,畫畫的人在不停地探索、修正,沒有完善的時候,永遠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邁進,直到生命結束。”羅寧常記得老師教誨,更覺得一起寫生的日子格外寶貴。
前年夏天,羅寧隨劉老師到延安采風,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黃土畫派的活動。“但中途我因工作到遼寧開會,提前離開了采風團。”談起這件往事,羅寧深感遺憾。“當時要是能跟老師繼續去寫生就好了,他常叮嚀我們,要抓緊時間畫畫,可以少開會,多用點時間創作。”
羅寧說,劉老師熱愛生活,善于活躍氣氛,外出采風期間,每天晚飯時間調動大家唱歌。“他本人是‘麥霸’,陜北民歌張口就來,他對這方熱土的文化有著天然的接受能力。”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