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勤
又到記者節,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禁問自己:新時代怎樣做有擔當、有作為、有夢想的好記者?怎樣做讓黨和人民信賴的好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就要求記者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練就扎實過硬的采編業務“真功夫”,寫出更多感染人的好作品。
要練就勤快的“腳力”。有句話說,記者的稿子不是用筆“寫”出來的,而是用“腳”跑出來的,“腳下有泥,心中有光”。要在第一時間告訴讀者“發生了什么”,就要到基層“找感覺”,到現場“抓活魚”。所用素材是否來自第一現場,新聞能否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群眾呼聲,文風是最好的“試金石”。
要練就敏銳的“眼力”。要準確地告訴讀者“怎么樣”,就要從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發現有意義的人和事,捕捉有價值的閃光點;發現事物的本質,不被表面現象所蒙蔽,透過表象探求事件的真相,發現事物發展的趨勢,從水滴看海洋,從樹木看森林,從當下看未來。
要練就善思的“腦力”。不僅要“講好故事”,還要給人啟迪,讓讀者知道“為什么”,明白新聞背后的緣由。要善思考、勤思考,注重詮釋解讀,提供立場觀點,走進群眾的“心坎”。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抓住問題要害,查找問題根源,尋求解決路徑。
要練就獨特的“筆力”。弄清楚素材哪些取、哪些舍,落墨何處詳、何處略,運筆何時重、何時輕,多寫感人肺腑、百讀不厭、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佳作。新聞發生之時就是“出發之時”,事發現場就是“采訪現場”,記者要熟練掌握寫作規律,鍛煉倚馬可待、行文自如、水到渠成的功底。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記者素質高不高,采訪是否深入、細致、扎實,直接關系到稿件質量的高低。新聞前輩范長江之所以能寫出中國新聞史上的名篇《中國的西北角》,首先得益于采訪時跋山涉水,徒步長征路。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勵更多的新聞工作者砥礪擔當,更有作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