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原創生活,叩響心靈之窗
點擊下方收聽語音
拜謁倉頡話文字
作者:姚增戰
今年中秋季節,我與朋友去白水縣拜謁文字始祖倉頡,進入倉頡廟門之后,看到院落飽經滄桑的古代建筑,歷經千年、形態各異的古柏大樹,尤其是以歷代文人墨客題寫的牌匾和楹聯,對倉頡的歷史貢獻有了新的認識,并產生了對文字誕生的感嘆。
倉頡廟是傳說中文字始祖倉頡的墓冢,地處渭南市白水縣城北三十五公里的史官鄉,北依黃龍山,南鄰洛河水,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據有關資料,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是他將流傳于先民的文字符號進行搜集和整理,并從鳥蟲足跡印記中受到啟發,最先創造了文字,被后人尊稱為“造字圣人”。
關于倉頡其人,史料上稱“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目前國內有倉頡造字臺、倉頡陵、倉頡廟等多處有關倉頡的遺跡,其中倉頡廟就是其中之一,廟內四周高墻環繞,多為明清時期建筑,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有照壁、山門、前殿、報廳、中殿、寢殿和墓冢,主體建筑兩側分布有東、西兩個戲樓,其墻壁上彩色壁畫遺跡至今仍然依稀可見。尤其是廟宇院落四十多顆千年古柏大樹,似乎還在見證著這里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從東漢到民國時期,這里保存的許多石碑和建筑上牌匾、楹聯,更是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東漢時期所立的《倉頡廟碑》,既是倉頡造字的記功碑,也是金石學中的漢碑珍品。《廣武將軍碑》,被康有為稱之為“此碑在陜亦為關中楷隸冠”,于右任先生得見其碑拓,用“千年出土光騰射,老見異物眼復明”的詩句大加贊賞,并揮毫題寫“文化之祖”四個大字,刻成大扁懸掛于廟門正中。還有《蒼圣鳥跡書碑》上篆刻的28個奇怪字符,就是倉頡創造的文字符號,也是我國最早的象形文字,記錄著黃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亂、天下恢復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和黃帝成為部落首領的悠久歷史。
對倉頡造字,盡管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同說法,但文字的出現對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大貢獻是有高度共識的。第一,文字誕生以后,克服了人們語言交流上的障礙,跨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即使時隔千年,相隔萬里,人們也可以借用書寫的語言工具進行交流,并由此產生了許多文藝形式。第二,文字誕生以后,以前那種依靠傳說或演唱史詩進行文化交流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人類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更好的交流載體,標志著人類社會從原始蒙昧狀態進入文明社會狀態。第三,文字的運用,是文明社會有別于原始社會的重要標志,自從有了文字,人們從原來單一的表音符號思維向表形表意文字思維轉變,不僅能用口語進行交流,而且還能用文字進行文化傳承,并詳細記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從史前時期進入有史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講,倉頡造字是人類社會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大成果。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