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靖邊縣委宣傳部舉行讀書學會第五期活動——中秋詩會。靖邊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京津出席活動并致辭。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詩會以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琵琶行》開篇,引領讀書會成員穿越時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溫度。隨后,《月光下的中國》傳達出宣傳人對祖國山河的深情厚愛;《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是將月明之夜的思鄉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千古明月醉詩情》則仿佛從遠古傳來,使人沉浸在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中。大家同誦名篇、共賞雅樂,將詩詞的美好意境娓娓道來。
活動現場,中秋記憶分享、仙人吹氣、飛花令等環節趣味橫生,引人入勝,把大家帶入了古詩詞的文學殿堂,也帶進了“雙節”將至的喜慶海洋。
“一次次主題讀書會的舉辦,延續了宣傳人的家國情懷。每到一個節日,就能想到一種美食,從春節吃餃子開始,到清明的煎餅,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我們在美食中樂享傳統文化的精神滋養,既契合了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在全縣形成引領傳統文化的氛圍。”靖邊縣融媒體中心主任劉河在主題分享時感慨道。
李京津在致辭中說,在“雙節”來臨之際,大家以吟詠詩詞的方式來懷古撫今,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膜拜,更是對傳統佳節的傳承。中國古人最重視傳統佳節,它不僅是喜慶祥和的文化符號,更是中華民族凝聚團結的精神內核。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都寄托了濃厚的親情祝愿,更凝結了卓絕的文化與內涵:有一元復始、三陽開泰的憧憬;有緬懷故人,慎終追遠的哀思;有銘記圣賢,去國懷鄉的惦念;有天下和合,萬家團圓的祝愿;有九九歸一,四海安定的希冀。節日歡慶的不僅僅是萬世更迭,時空浩渺中的一個個時間節點,更是一種對家國、對人生、對天地、對萬物的敬仰和膜拜,銘記與弘揚。
李京津說,中秋節被古往今來的文人雅士賦予了太多的筆墨,從詩經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優美比喻,楚辭里“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的憂傷嘆婉,有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壯闊,更有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曠達。有孤篇壓倒全唐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對人生的叩問,更有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詠月佳句,都表達了古人對月、對人生深層的思考與探尋。
“今天,我們共同吟詠這些名詩佳作時,應當更從心中升騰起對中華文化文明的自信與責任,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都幸運地看到并親歷了中華百年來最強盛的時代,大國崛起,風起云涌,歷史和現實都無不昭示著我們,忘卻歷史就是忘卻根本,緬懷過去為的是更好地堅實當下,展望未來。作為宣傳人,我們的文化必須自信,我們的制度、理論、道路必須自信。我們必須堅守住這些自信,才會有更多的勇氣和意志去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李京津說道。(記者 許鵬 通訊員 白凌燕)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