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白露前后,正是秋菇采摘的時節,一排排菇架上的朵朵菌花奮力綻放,長勢喜人,菇棚里熱火朝天,采摘、分選、裝筐、搬運,摘菇工作有序進行著。“你看這菇出得多好,個兒大,渾圓兒,營養價值要比市場上的高好幾倍呢。”耀州區廟灣鎮蔡河村脫貧戶方先清笑著說。
方先清夫婦起初在村香菇基地務工,一段時間后,萌生了包棚種植香菇的想法,可又面臨“口袋沒錢”的窘境,“兩借一送一還”(借棚、借棒,送服務,返還香菇)模式的出現,不僅打消了他的顧慮,而且群眾在香菇種植過程中不花錢、零風險、有收益,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目前,蔡河村已有23戶群眾通過該方式承包187座大棚,種植香菇菌棒85萬棒,戶均增收10萬元左右。
“小香菇不僅撐起村民的致富傘,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全村因香菇增收30余萬元。”蔡河村黨總支書記閆軍彥介紹說,將潛心打造“百萬袋”香菇專業村,有序發展“萬袋”種植示范戶,加快建成香菇產業園,進一步放大香菇產業效益。
在相鄰的玉門村,常號軍去年承包了兩個棚,凈掙了兩萬余元,今年他承包了29個棚。“區上大力支持群眾自主包棚,作為黨員干部,我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觀望的鄉親們,這事兒我能干。”在嘗到香菇種植的甜頭后,常號軍甩開膀子帶頭干。
柳林村崔戰鋒2014年回鄉創業,是鎮上最早一批種植香菇的,在鎮黨委、鎮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興柳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還被評為了致富帶頭人。“棚里群眾遇到啥問題,我都樂意去看看,幫忙解決問題,這是我的責任。”崔戰鋒說。
近年來,耀州區搶抓機遇,累計建成1個核心加工區、12個香菇基地、1200座香菇大棚,年產香菇1000萬斤、菌棒1000萬棒,推行“黨支部引領+龍頭企業帶動+集體經濟合作社運營+群眾參與”運行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以干群連心帶動產業連片。
同時,先后引進6位研究生開展食用菌研發、生產、加工等科研工作,培育致富能手15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余家,組織本鄉本土“土專家”開展技能培訓、交流種植經驗,支持鄉間“能人”甩開膀子發展產業。
2021年以來,耀州區搶抓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的發展機遇,將繼承和弘揚照金精神作為推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以推動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突破點,凝心聚力打造全國產業融合先行區、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區。2022年,示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8元。示范區成功創建省級一二三產融合示范園、入選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
如今,示范區香菇產業累計帶動耀州區全區2000余戶群眾增收,實現產業資產年收益380余萬元,發展壯大9個村的村級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年收益增加190萬元以上;解決群眾就業500余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