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閆智
“融合發展是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路徑。”多年來,縣域經濟發展一直是省政協常委、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濤關注的焦點。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他提交了《關于我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提案》,深入剖析我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張濤在日常工作和實地調研中發現,我省部分縣在對外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等方面缺乏與毗鄰縣的合作,特別是一些產業技術、人才、資金、基礎設施及產業資源配置能力薄弱的縣,難以形成區域產業規模效應,存在規劃建成的園區及平臺項目利用率不高、土地資源投入浪費等問題。
“城鄉建設爭地問題矛盾突出。”張濤說,長期以來,縣級財政對土地的依賴度高,在統籌城鄉建設方面,安排建設項目用地及土地指標時重城市、輕鄉村,造成鄉村振興的有關產業及商業服務項目用地受限,影響項目建設進度,而城鎮建設項目又因多種原因擱置,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互相爭地,城鄉建設存在“兩張皮”現象。
為此,張濤在提案中建議,要科學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堅持保障城鄉互補、工農互促、互為配套的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項目用地。要構建縣域經濟協同發展機制,在省級層面嚴格規范并審慎對待縣域產業園區及各類縣級經濟功能區升級工作,構建縣(市、區)之間相同產業協同發展機制,避免縣區之間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擺脫傳統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務實推動城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
據了解,1月31日,《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正式批復。這份《規劃》是我省第一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也是陜西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馮濤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規劃》以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為基礎,突出底線約束和空間引領,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形成可考核、可審計、可追責的劃定成果。
在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方面,馮濤建議,在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應充分尊重基本自然地理格局,綜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空間適宜性、自然災害風險防控、歷史文化保護等因素,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存量建設用地狀況,避讓大遺址保護區、地下文物埋藏區以及地質災害極高風險區和高風險區等不適宜城鎮建設區域,有效銜接發展規劃,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合理確定城鎮發展規模,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引導城鎮緊湊布局、集約發展。
收到委員提案后,省自然資源廳積極與委員溝通,對相關問題和建議進行深入剖析,表示將堅持指導各地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保障農村用地的合理需求,指導各地政府積極發揮作用,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通過土地權利人自主改造開發、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等方式,規范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促進城鎮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張濤表示,將繼續關注和支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