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5 08:47:06 來源:各界新聞網
西安市政協主席王吉德
創新機制提振精神切實破解薄弱問題
政協工作問題在機關、力量在委員、出路在創新。西安市政協認真貫徹“搞活機制比增設機構更重要、激發活力比增加人員更重要”工作要求,不斷創新機制、改進作風,深挖潛能、增添活力,推動破解“兩個薄弱”問題取得新進展。
一、創新制度機制,解決工作不成熟不定型問題。代擬《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措施》,由市委辦印發實施。制定《協商工作規則》,對協商內容、形式、平臺、程序等作出全面規范。市委、市政府、市政協“三辦”聯合印發《政協協商成果辦理實施辦法》,對協商成果報送、受理、督辦、反饋、評估等作出詳細規定。制定《大會發言工作規則》,提升政協會議質量。
二、創新委員管理,解決工作力量不足問題。以界別為依托,按“學習、履職、聯系、聯誼”四個平臺定位建設23個委員工作室。組建29個界別委員參加的“委員宣講團”,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66場次。組織百名委員百場宣講,集中宣傳全市“六個打造”目標和八個方面重點工作。統籌全市政協系統開展委員活動日,成立市政協書畫院,舉辦新春茶話會,評選表彰年度優秀委員、“十佳”委員等,廣泛宣傳委員履職事跡,有力擴大政協社會影響,激發委員履職積極性和榮譽感。
三、創新機關管理,解決服務保障不力問題。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和清廉政協建設,持續抓好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要求,落實機關每日一小時集中學習、每兩周1次專題講座制度。對照“勤快嚴實精細廉”標準查擺整改問題,深化“依崗承諾轉作風”“大調研大實踐大練兵”“作風能力大家評”活動成果,機關干部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廉潔意識顯著增強。
寶雞市政協主席劉榮賢
創新機制 激發活力 推動新時代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寶雞市政協把“兩個更重要”貫通落實履職全過程,以數提質、以商聚力、以能增效、以鏈帶產,有力推動新時代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以數提質,打造履職新平臺。積極參加省政協“秦商量”協商活動,積極構建寶雞“秦商量”平臺,形成“一網一端五平臺”數字化體系,將“秦商量”平臺向基層延伸,構建“有事多商量”的協商議政新載體。
二、以商聚力,激發界別新動能。建立黨建+界別工作機制,健全專委會聯系界別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等“六聯系”制度。搭建界別活動平臺,將全年16項重點協商議題細化分解,委員按界別領題、解題。今年以來,共開展界別活動160多次,服務周邊群眾1200余人次。
三、以能增效,彰顯委員新風貌。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開展9大主題活動。開展委員讀書全覆蓋、書香聯動促履職、委員邀您共讀書3大主題活動,推動書香政協讀書外溢效應持續放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15項課題研究,讓新思想新要求“飛入尋常百姓家”。堅持每年召開市縣區政協聯席會、黨建工作推進會、政協系統運動會,上下聯系更加緊密,委員活力競相迸發。
四、以鏈帶產,展現政協新作為。市政協領銜推進寶雞優勢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主要領導擔任群長,9名市級領導擔任產業鏈長,建立產業鏈“四單一圖”,增強了政協工作聚合度。同時,把延鏈補鏈強鏈作為攻堅重點,主動深入企業、破解難題,有力促進了產業集群快速發展。聚焦機器人產業融合發展、石油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等聚集人氣、拉動產業,“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更加彰顯。
咸陽市政協主席李曉靜
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推動咸陽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近年來,咸陽市精心安排部署,加強示范推進,不斷提振精神、創新機制、提升素質、改進作風,著力破解“兩個薄弱”,推動市縣政協工作呈現新氣象新面貌。
一、深入開展讀書活動,加強思想引領聚共識。深入開展“書香政協”咸陽·正讀書活動,創設“委員大講堂、咸來讀書薈、云尚正悅”三個載體,深入開展“六個一”活動。下大力氣提升機關干部能力素質,先后在馬欄干部學院、復旦大學等舉辦專題培訓班,辦好“機關小講堂”,通過領導帶頭講、專家輔導講、干部交流講等方式補短板、強弱項。
二、積極搭建協商平臺,不斷創新載體提質效。注重把委員工作室建在工作一線,嵌進產業鏈、服務鏈,面向基層、聯系群眾。依托委員工作室建設,精心打造線下“秦商量·同心匯”,先后開展協商議政活動90余場次,征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60余條。
三、著力打造智慧政協,堅持數字賦能促履職。市政協依托咸陽智慧城市平臺,將大數據與政協履職緊密結合,建成了咸陽“智慧政協”平臺,以“咸陽政協”網站、“咸陽政協”微信公眾號、“智慧政協”數字化系統三大載體為支撐,設置委員管理、提案管理、遠程協商等九大應用模塊,政協委員平臺上線率達100%。
四、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持續強基固本激活力。建立了政協協商工作規則、提案工作條例、委員履職工作規則等10余項制度機制。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和委員工作制度、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加強專委會規范化建設,體現“專”的特色。建立健全市政協領導“三聯三促”工作機制等,先后召開全市政協主席座談會、全市政協系統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現場推進會等,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局面。
渭南市政協主席王曉軍
增“動力”激“活力”挖“潛力”著力破解市縣政協“兩個薄弱”
渭南市政協堅持改革導向、創新理念,采取務實舉措,持續探索和完善工作新機制,堅定立足大局發揮政協優勢做好工作的決心。
一、強本固基增“動力”,著力加強自身建設。探索創建“中心組+讀書班”“中心組+集中培訓”“中心組集體學習+自學”、線上與線下結合學等新模式,學思想、學理論、學業務。先后制定完善36項制度,構建起以制度為綱,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部門協同、委員參與的工作格局。深入開展“各項工作全市創優秀、履職工作全省爭先進、特色工作全國出亮點”活動,“創爭出”成為全市政協系統追趕超越、曬比拼超的工作品牌。
二、守正創新激“活力”,著力提升履職成效。針對重大活動、重要會議人員不足的問題,強化與縣級政協協同,加強與黨政部門聯動,吸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參加,借腦借力提高協商質量。選優配強委員工作室負責人32個,合理設計委員學習、活動頻次,市縣141家委員工作室先后開展了“喜迎二十大,委員在行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席委員接待日”“渭事”微協商等活動400多次,提出“微建議”500余條。
三、整合資源挖“潛力”,著力發揮機制效能。優化“履職通”,建設“秦商量”平臺,建立“六聯系”制度,政協領導聯系常委、界別、專委會、縣級政協和工作室達100%,聯系委員達30%。推進“小機關”實現“大服務”,有針對性地把資源、力量和服務向專委會傾斜。完善信息通報采用反饋表彰機制,推動了華山摩崖石刻保護、大寨村設立公交車站等問題得到解決。市政協文史、社情民意信息、宣傳工作被省政協表彰為“先進集體”。實行一人多崗、交叉任職、科室整合、掛職鍛煉、購買服務等方式彌補力量不足。
安康市政協主席周建功
主動作為 完善機制 創新載體 推動市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安康市政協突出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履職載體,自覺把“兩個更重要”的理念思路融入自身建設,著力提升履職之能,激發“干”的活力,促進了市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一、爭取黨政重視,以主動作為夯實政治保障。堅持主動向黨委請示報告工作,爭取政協工作納入黨委工作“大盤子”。市委建立四大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政協工作匯報,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為市政協增設科室1個,置換事業編制4名,盤活行政編制6名。
二、著眼隊伍強能,靠制度機制管出常態長效。市縣政協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著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統籌推進制度“立改廢”,新出臺委員退出和暫停履職若干規定、主席會議成員走訪看望和約見委員制度、委員履職評價辦法、履職報告和述職制度等。市政協機關建立“學比述評”機制、年輕干部搭臺壓擔制度,實行AB角和輪崗制度,讓年輕干部在重點工作中擔重任、挑大梁。
三、完善載體平臺,用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做亮“安協商”品牌,做實基層協商、一線協商、微協商,邀請群眾代表參與政協重要協商活動,擴大協商覆蓋面和參與度。打造履職“新陣地”,市縣政協統籌建起各類型委員工作室183個,累計收集建議逾千條,協商解決矛盾糾紛問題百余起,組建政協智庫、各界聯誼會、書畫院、文史館,開展“書香政協·安康悅讀”活動等,政協凝聚共識作用進一步彰顯。理論研究“結新果”,在安康學院設立“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承接省政協委托研究課題。推行“縣區政協工作創新案例”評選活動,組建全市政協宣傳信息隊伍,構建全市政協“大宣傳”格局。
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
提質增效“五項舉措”賦能破解“兩個薄弱”
商洛市政協突出活力賦能,強化五項舉措,破解“兩個薄弱”,推動政協履職提質增效。
一、強基固本,鍛造“兩支隊伍”。常態化開設“機關學堂”“委員講堂”,實現了委員履職培訓、政協干部練兵全覆蓋。積極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一線培養鍛煉干部,激發干部隊伍活力。
二、建章立制,規范運行體系。制定了《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重要舉措》等,修訂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辦法、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等6項制度和機關辦文辦會辦事等8項內部運行管理制度,構建起了權責清晰、程序規范、關系順暢、運行有效的工作制度體系。
三、靈活方式,推行委員“雙組制”管理。探索推行了委員學習組、委員工作組“雙組制”管理機制,將319名市政協委員按照所在區域劃分組建14個學習組,按照界別劃分組建7個工作組,明確了“雙五個一”履職目標,全面激發委員履職熱情。
四、創新載體,建立“六大平臺”。建立市縣區政協聯席會議制度,探索市縣政協資源共享、平臺共創、隊伍共建、品牌共育路徑。建立“書香政協·智慧讀書”學習交流平臺,形成了線上線下相銜接、讀書履職相促進的生動局面。建立委員工作室“微協商”平臺、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探索研究型、專業型、開放型、實用型的“四型”調研新模式,形成了高質量調研報告、議政發言,助力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有效施策。
五、提升效能,開展“提質增效年”行動。圍繞“積極發揮委員作用,助力一都四區建設”主題協商和年度協商計劃安排,全面開展“提質增效年”行動,實行市級四大班子月度聯席會議、市政府市政協聯席年會和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周報告、專委會月匯報、縣區政協季交流工作制度,力促履職工作質量全面提升。
楊陵區政協主席梁戰昌
破解“兩個薄弱”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近年來,楊陵區政協認真落實“兩個更重要”和“四項要求”,著力破解“兩個薄弱”問題,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堅持黨的領導,找準解決“兩個薄弱”問題的“定盤星”。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向區委請示報告,健全“政協黨組+機關黨支部+專委會黨小組”的黨建組織體系,注重為黨員委員出題目、壓擔子、交任務,政協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持續增強。
二、突出主責主業,搭建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大舞臺”。采取“1+N”模式分組調研并撰寫發言材料,協商成果由專委會跟蹤督辦、部門書面答復,常委會聽取落實情況匯報,協商實效持續增強。建立了由鎮(街)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召集人的鎮(街)委員工作室,堅持“鎮(街)命題、工作室解題”,助力推動重點工作。
三、堅持多點發力,打好加強政協工作力量的“組合拳”。選聘8名青年委員志愿者服務專委會工作,探索“專委會+界別委員+委員工作站”的“三輪驅動”履職模式。每年開展1次委員集中培訓,重要協商前開展專項培訓,落實“嚴格履職”和“追責問責”的履職積分制管理考核制度,委員責任意識持續增強。加強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每月細化提出工作任務,主席會議每月“照單結算、對賬銷號”,各專委辦每周晾曬工作成績。
四、強化工作創新,構筑提升履職實效的“發動機”。修訂協商工作規則、組織管理、隊伍建設等制度18項,以科學合理的制度提升工作效能。每年確定2—3個重點調研課題,由委員和專家教授牽頭,深入村(社區)、企業等基層一線調研,協商質效不斷提升。著力打響“書香政協·楊凌樂讀會”讀書品牌,以5個委員工作站為主體,打造“五位一體”的委員讀書群,推動委員讀書與履職增效共融互促。
韓城市政協主席劉革
補齊短板破解“兩個薄弱”內外兼修推動政協工作出圈出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令人倍受鼓舞,也為我們做好政協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底氣。現就如何做好市縣政協工作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爭取黨委支持,增添工作動力感。市政協黨組主動向市委匯報政協工作,積極爭取市委對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支持。市委主要領導連年到政協進行調研,參加政協重要活動,與委員、機關干部座談交流,肯定履職成效,現場解決相關問題。
二、聚焦協商主業,激發工作參與感。除年初制定的協商內容外,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即時開展“微協商”,每次邀請2-3名委員參與。以地域為單位在全市8個鎮(辦)分別設立委員工作室,將每月21日定為委員工作室活動日,政協委員通過下基層聽取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成立了10個界別活動小組,定期開展學習、調研、協商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委員履職的使命感和參與感。
三、力促成果轉化,增強工作成就感。通過打造“楨商量”特色協商品牌,努力將政協“金點子”轉化為發展“金鑰匙”,將66名政協委員分別選派到全市22個部門擔任特約民主監督員,深入推進民主監督工作。不定期開展委員成果落實情況“回頭看”,及時對意見建議落實較好部門進行宣傳,促進履職成果有效轉化。
四、加強制度建設,提升工作責任感。進一步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等40余項工作制度,加強委員和機關干部履職培訓和考核管理。舉辦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輔導班、主題演講賽、征文等活動,提升愛崗敬業積極性。召開各專門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不斷完善委員考核辦法,及時通報委員履職情況,讓委員履職既有壓力、更有動力,進一步激發委員履職責任感。
秦都區政協主席戴勇強
整合資源 共建共享 聚力打造政協基層履職協商新平臺
咸陽市秦都區政協探索創新委員履職方式,聚力打造“1+3”基層履職協商新平臺,扎實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取得了“政協協商延伸下去,基層治理活躍起來”的良好效果。
一、高站位、務實化創新思路。先后出臺《關于在街道設立政協工作聯絡組的意見》《關于開展委員讀書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打造基層協商平臺,推進“秦商量”協商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在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設立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站的意見》,探索建立政協基層協商履職“1+3”新平臺,健全了政協協商制度化、基層協商平臺化、委員履職經常化的工作格局。
二、高標準、規范化打造平臺。在全區10個街道各設立1個不占編的政協工作聯絡組,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為召集人,兩名政協委員為聯絡員,把全區255名委員按工作地或居住地編入街道聯絡組,打通委員履職的“最后一公里”。堅持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協調組織、委員讀書政治引領、“秦商量”基層協商務求實效、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準確及時,探索制定配套文件,實行主席、副主席包抓指導街道,專委會包抓陣地建設,街辦積極配合的工作機制,一攬子落實、一體化推進。
三、高效率、常態化推動履職。以委員講堂、秦家悅讀、驛站閱讀、掌上悅讀為載體,每兩月通過專家講授、讀書沙龍、閱讀分享、朗讀會等形式,促進“讀書+履職”深度融合。通過座談協商、小型調研等形式,注重從“小切口”開展“微協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站除本屆市、區政協委員參加外,還選聘老干部、社區書記、網格員50人作為信息員。去年以來共收集報送社情民意信息308篇,其中5篇被省政協采用,32篇被市政協采用。
延川縣政協主席劉顥
守正創新 勇于實踐 努力探索人民政協在基層治理中的新路徑
延川縣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履職實踐中深入思考、積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縣委出臺《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把政協工作納入全縣總體工作布局,統一部署和推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常參加政協重要會議活動,對政協履職工作充分肯定。建立健全《縣政府與縣政協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工作和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全力支持政協依章履職。
二、守正創新勇于探索實踐。形成《縣政協“五個五”工作法》,用“五個一”抓手、“五個一”行動、“五個一”作為、“五個聯”文章、“五個字”功夫,讓政協工作動起來、實起來、活起來。出臺《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委員職責向服務群眾延伸工作實施意見》,在全縣各鎮(街)設立政協聯絡站9個,部門(單位)組建協商議事室6個,行業(界別)、委員建成工作室6個。創建《縣政協工作(委員)五級網格聯絡工作機制》,將151名委員劃分為五級網格,分別由黨組書記(政協主席)、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秘書長,政協常委,黨員委員,非黨員委員一級聯一級,做到了主動聯系、互動交流,形成了工作合力。
三、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全面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和委員管理服務工作,印發《縣政協委員十大行為準則》,對委員的言行、履職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出臺《縣政協委員履職“☆”級評價激勵辦法(試行)》,量化委員履職工作,調動熱情和激發活力。成立委員工會、青年、婦女、科技、非公經濟等五個工作小組,提高了委員工作的網格化、系統化、組織化程度。
神木市政協主席毛曄
聚焦“1234”工作法 奮力推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神木市政協在提升履職能力、激發履職活力、增強履職動力上探索創新,聚焦“1234”工作法,著力解決“兩個薄弱”問題,奮力開創新時代政協工作新局面。
一、筑牢“重要陣地”,完善“重要平臺”,暢通“重要渠道”。形成黨組學習、常委會會議學習、主席會議學習和機關集體學習為基礎,專題講座、座談交流、理論研討、現場教學、網絡學習等為補充的學習制度體系,打造“愛心委員走基層”特色履職品牌,積極開展“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活動,增進“共識度”、擴大“朋友圈”。
二、在提高素質、發揮特長、延伸陣地上下功夫。舉辦政協大講壇、委員讀書分享會、委員講堂,不斷提高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履職本領。通過“點兵點將”“命題作業”等形式,鼓勵委員發揮主體作用和專業特長,高標準完成“委員作業”。建立區域委員工作室和界別委員工作室,積極開展微協商、微調研、微視察、微公益“四微”活動。
三、用好“協商民主”這個法寶,扭住“建言資政”這個關鍵,巧用“民主監督”這個利器。全力打造“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廳”“協商在基層”等協商平臺,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田園綜合體”建設等重大課題,深度調研、專題議政、對口協商,使政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做活“書香政協”,做優神木文史,做好“智慧政協”,做強思想宣傳。建立“線上+線下”“領學+自學”“輔導+研討”的讀書模式,辦好《神木政協》雜志,出版《那些年 那些事 那些人》《此心安處是吾鄉》等多部文史精品。完善提案和社情民意智慧平臺,上線委員履職管理服務APP,制作“喜迎二十大 委員展風采”30集專題片,用鏡頭筆頭傳遞黨的聲音、講好政協委員履職故事。
洋縣政協主席路建俠
建章立制增活力 改革創新促發展
近年來,洋縣政協聚焦破解“兩個薄弱”問題,著力在搞活機制、激發活力上下功夫,全面助推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一、盤活“資源”,在解決人員力量薄弱上實現新突破。從辦公室確定3名年輕干部分別協助“一人委”工作,探索實行了文史研究員聘用制度并出臺表彰獎勵辦法,對外吸納了30余名政治過硬、德才兼備、熱愛文史工作的愛好者,形成了穩定的文史資料采、撰、編隊伍。
二、瞄準“基礎”,在激發專委會工作活力上實現新成效。研究制定了《縣政協專門委員會與縣直部門單位對口聯系工作方案》等,有效促進專委會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開展。堅持專委會定期向主席會議和常委會會議報告工作制度,實行工作月匯報、季通報、年評議制度,評議結果與評優樹模、績效考核掛鉤,立足“專”字,高標準打造“一委一品”。
三、抓牢“主體”,在強化委員責任擔當上實現新提升。出臺委員管理辦法、委員履職考核辦法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建立了專委會聯系指導委員工作室以及委員評優退出機制。探索開展委員工作室微協商、微調研、微監督、微宣講、微建議、微服務“六微活動”,通過“曬亮點、比業績、大家評”等擂臺活動,進一步激發委員履職潛力和工作活力。
四、深耕“特色”,在擦亮讀書文化品牌上實現新發展。以政協文史館、洋縣圖書館等為平臺,開辟“鹮悅讀吧”陣地,建立委員讀書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建立了5個專委會讀書群,形成“專委會+專委會黨小組+界別委員”讀書架構,進行“一月一專題,一月一書目,一月一分享”網上互動。目前“書香政協·鹮悅讀”讀書品牌已經成為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的新平臺。
本組圖片由 馬偉東 攝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