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泉縣政協就地域傳統文化賦能生態旅游開展專題調研,深入分析存在問題,研究提出對策建議。
近年來,石泉縣積極探索傳統文化向生態旅游賦能,文旅融合邁出新步伐。一是文旅興縣戰略準,持續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廣,賦能旅游的潛力巨大。三是文旅融合效應顯,催生了“旅游+”新業態、新形態、新場景,豐富了市場供給。
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以文賦能融合發展的認識不足。對文化之于旅游產業的核心價值認識還比較模糊,未真正認識到文化賦能是旅游轉型升級的核心支撐,缺乏深入思考與研究,未真正形成思想共識。
以文賦能融合發展推進不足。一是文旅融合體制機制不健全;二是文化資源變“旅游產品”不足;三是文旅融合區域連接不夠。
地域文化特色和內涵挖掘彰顯不足。一是“三大文化名片”符號化,未提煉出文化“核心”內涵;二是地域文化賦能旅游資源淺表化,均尚未打造出獨具韻味的“標志性”文旅融合業態、產品。三是時代化創新性轉化供需失衡,既缺乏“大場面”沉浸式大型演繹類文旅核心項目,也缺乏“小、微、新、奇”文旅業態產品,契合市場需求不足。
文旅融合形態、業態、場景和項目構建不足。一是文化資源賦能“六要素”不足。二是傳統非遺民俗等資源向旅游供給不足。三是文旅項目打包策劃開發不足。四是文旅融合產品創意創新不足。五是文化建設融入旅游發展不足。
文旅融合發展人才支撐不足。一是缺乏文旅融合戰略規劃、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應用型人才;二是缺乏對地域文化進行產品設計、創新轉化,提升旅游品味和層次的研究型人才;三是缺乏文旅融合旅游線路、精品景區景點專業化導游、講解等基礎型人才。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工作推進方面
一是將以文賦能作為生態旅游轉型升級的戰略性工程,啟動“傳統優秀文化賦能生態旅游”專項建設,項目化推進,并招商撬動“中國字頭、陜字頭”國企資本戰略運作。二是立足本縣、面向全國的文化“大家”、文旅專業人才,通過聘用、合作等多種方式,專業“解碼”文化賦能工作。三是出臺地域“文化賦能旅游”業態、產品、設計等方面創新創意激勵辦法,推動本土文化機構、文旅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自主研發文旅產品,實現“以商養文”“以文彰旅”,匯集一批新奇創意、優秀成果。四是通過定點輸送、分類委培,合作、引進、按需聘用等方式,引入一批“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
具體轉化實踐方面
“三大文化名片”賦能轉化文旅融合“拳頭”產品。依托現代技術,以“歌、舞、戲”為基本形式,融入“新、潮、奇”等元素,打造“石泉印象˙三部曲”大型劇情演繹,先行在市場“叫響”,爭取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文化資源賦能“六要素”轉化產品、業態、場景。一向“吃”轉化。深挖特色飲食蘊含的文化內涵,推行“餐飲+非遺民俗”模式,打造一批城鄉飲食文化精品店。二向“住”轉化。鼓勵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酒店民宿室內裝飾、陳設和周邊環境等,打造一批融合式、特色化酒店民宿。三向“游”轉化。消除“非A”不景區誤區,將各類公共文化、文物、紅色資源、種養殖園、工業資源等與景點“有機串聯”起來,打造地域文化綜合體驗場景。四向“購”轉化。打造一批鬼谷子等代表人物、景區景點代表形態等卡通形象IP文創商品,打造旅游購物體驗場景。五向“娛”轉化。增加一批歷史文化編創的旅游演出、傳統文化類體驗項目等產品,構建互動式、沉浸式娛樂場景。
文化資源賦能精品旅游資源提升產品、業態、場景。文化元素融入景區、活化業態,集中呈現地域文化特質,構建深度沉浸式業態場景。
文化資源賦能構建精品文旅融合體驗線路場景。堅持以文賦能、以文塑形,構建文旅融合精品線路,激發各片區主體“內生動力”,通過構建“線路體驗”與“場景聯想”,促進營銷、引流客群、引導消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