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找‘581’,‘581’就是‘我幫你’。”
2月22日上午,在寶雞市渭濱區經二路街道渭工路新63號院,居民馬晨輝笑著對記者說:“要不是‘581’的及時介入,咱樓上這14戶居民冬天可得挨凍了。”
馬晨輝所說的“581”是“我幫你”的諧音,全稱叫“581”院落服務合作社,是經二路街道黨工委針對轄區內老舊小區管理難題,派出1名班子成員牽頭,抽調3名社區干部,外聘2名工作人員,注冊成立的。“581”院落服務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自管”方式,為老舊小區提供低價位、非營利的準物業服務,讓老舊小區不但有人管,而且能管好。
2023年,該工作法入選中央政法委“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研討班《論文集》,并入選陜西省委政法委《經驗材料匯編》,被廣泛推廣。
“581”,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
“接到居民求助電話后,我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與相關的14戶居民分析管道破損原因、位置以及不修復會帶來的影響,最終說服大家同意分攤管道維修費用。”“581”院落服務合作社負責人陳永福說。
前段時間,渭工路新63號院一棟樓的供熱上水管道老化、破裂,熱水從6樓管道貼著墻壁傾瀉而出,不但導致部分居民家中墻壁滲水,還影響到整棟樓的供暖,但由于該段管道不屬于熱力公司維修范圍,漏點又不在居民家中,大家不愿分攤費用。在“581”及時介入調解下,才化解了僵局。
“趕在過年前,恢復了整棟樓的供暖,讓群眾暖暖和和過大年。”陳永福說。
地處寶雞市老城區的經二路街道,轄區166個小區中老舊小區就有77個,物業管理缺失、矛盾問題頻發,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的老大難問題。
新寶路綜合3號樓是原蔬菜公司的家屬樓,由于建成年代久遠,管理成本較高,沒有物業公司愿意接管,由居民選出的樓長彭小妞代管相關事宜。部分居民對垃圾費的繳納不清楚、不理解,拖欠情況時有發生,彭小妞不得不多次自掏腰包墊付。無奈之下,她找到“581”尋求幫助。
接到求助后,“581”立刻安排工作人員走訪了解情況,指導彭小妞理清賬目,向住戶公開費用收支明細,并在公告欄定期進行公示,接受大家監督。新寶路綜合3號樓的物業管理服務逐漸走上了正軌。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方法和經驗,我們希望把‘581’打造成一把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憂心事的‘金鑰匙’。”陳永福說。
“581”,破解難題的有效平臺
“我就沒在家住,怎么能怨我呢!”
“你家的東西掉下來,不找你找誰?”
去年6月26日,寶雞市遭遇暴雨大風天氣,渭工路新63號院一家住戶的太陽能熱水器被大風刮到樓下,砸毀了58號樓居民的車棚棚頂。因無人認領掉落的太陽能熱水器,居民找到“581”院落服務合作社要求協調處理此事。
“581”工作人員立即入戶走訪,多方詢問后找到太陽能熱水器的業主。“581”搭建調解平臺,讓雙方面對面協商,背靠背調解,最終圓滿解決了問題。
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社情民意錯綜復雜,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節奏。“581”通過前期深入走訪、調查摸底,用兜底直管、入社協管、財務托管3種模式,分類施策、對癥下藥,從源頭上防范化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渭工路新63號院等3個老舊小區,物業公司基于成本考慮不愿介入,小區居民自己又管不了。“581”通過民主協商后直接兜底,低價有償接管了3個小區的水電氣暖等物業類服務事項,解決了小區車位劃定、單元電子門鎖安裝等長期該管卻無人管的問題,化解了居民反映多年的水管跑冒滴漏、樓道亂貼廣告、車輛常被人劃傷的鬧心事、煩心事。
“有了‘581’,咱也感受到了有物業服務的便利和舒心。”渭工路新63號院居民霍勝利提起“581”進小區,豎起了大拇指。
新寶路39號院等37個小區自管組織服務不到位,居民意見較大,向“581”求助。本著自愿原則,“581”吸納院落自管小組入社,開展集中培訓、委派指導員定期上門走訪,手把手地指導工作,幫助解決服務管理中遇到的難題。
“現在咱也成了服務居民的好手、矛盾調解的能手了。”新寶路39號院院落自管小組負責人閆紅波笑著說。
廣元路19號院和新渭路19號院2個自管小區沒有加入合作社,居民對物業收費不理解、有意見,自管小組感覺很委屈,便主動找到“581”尋求幫助。接受委托后,“581”對2個小區財務賬目進行托管,每年審核1次,定期進行公示,幫助自管小組接受居民監督。
“把賬目貼到墻上更明白,讓我們服務群眾更清白。”新渭路19號院院落自管小組成員李改梅說。
“不怕問題多,就怕問題沒人管。”經二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汶書耘說,“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物業公司管不好、小區居民有意見,歸根結底還是管理和服務跟不上。‘581’通過前期調研分析,為不同老舊小區量身定制的服務模式,對癥下藥、對癥施策,效果明顯。”
“581”,常治長效的服務品牌
定期召開物業服務協調會,為小區居民提供上門服務,“581”發揮社會組織優勢,不斷完善服務功能。
“我們通過‘581’這個平臺,多元籌資、整合力量開展常態化服務,打造常治長效的服務品牌。”渭濱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韓小華說。
“581”通過爭取政府項目資金,鼓勵轄區單位捐助、社會力量幫扶、居民自籌等形式,籌措資金改造31個老舊小區,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暖氣管網修補、電子門禁安裝等問題;通過聘用水電、保潔等專業人員組成服務隊伍,招募“社區達人”、機關黨員志愿者等組建志愿服務隊,協調公安等執法人員組成職能協調小組,共同參與老舊小區治理服務,確保了老舊小區治理常治長效。
在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的同時,經二路街道還以“581”為平臺,開辦“友鄰學院”,向居民進行普法宣傳、心理健康輔導等,不斷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文明素養;設立議事廳,依托街道社區矛盾調解中心資源,一年調處化解物管糾紛50余件;建立小區住戶微信群、開通“581”服務熱線,及時聽取居民意見,隨時隨地解決群眾訴求。
“讓居民說事有陣地、矛盾化解有專人,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渭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趙永利說,“我們要把‘581’打造成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的品牌。”(記者 鄭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