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三一智能制造產業園內,自動化設備在進行高效作業(資料照片)。 通訊員 王鵬攝
3月25日,春光明媚,西安數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合科技”)董事長楊濤剛簽下一個大單,心情很不錯。
2022年9月,數合科技通過“股權換服務”的方式與秦創原建立合作,在場地免租、獎補、融資對接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業發展進入加速期。這家為火箭做“體檢”的初創企業,像一粒春光里的春種,迎風而長。
“今年,我們將繼續深耕智能化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全新場景應用,建設我省首個‘人工智能無損檢測共性技術平臺’,預計年產值達3000萬元。”楊濤說。
讓數合科技這樣的創新企業加速成長,正是推動秦創原建設的初衷。
2021年3月30日,為了挖掘好、利用好、滋養好陜西科教資源,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應運而生。陜西舉全省之力,打造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
三年來,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下,各類新興產業聚鏈成群、攀高成勢,為陜西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硬支撐、塑造了新動能。2023年,陜西技術合同成交額4120.99億元,為2020年的2.34倍。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秦創原上,科研與市場“雙向奔赴”,孕育著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
聚合:讓“1+1>2”成為可能
2023年2月,注冊公司;7月,簽下首筆訂單;11月,一期項目生產線落成……歷數過去一年的收獲,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延超直呼“像做夢一般”。
秦創原,讓和張延超一樣“藏身”于校園的科學家,跨越“旋轉門”,變身工程師。
2023年7月14日,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張延超的團隊研發的航空密封件項目在西咸新區參加了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產業鏈專場路演(航空產業鏈)。通過路演平臺強大的資源鏈接能力,不久后,他們獲得了行業龍頭企業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的投資。之后,項目轉化步入快車道。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只有以制度創新解開束縛科技創新的“細繩子”,才能最大程度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
以“三項改革”為科技體制改革“點火器”,陜西著力破解成果轉化“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的難題,推動科教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陜西構建起“挖掘—落地—服務—展示—打榜”全鏈條推進機制,助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沿著這條路徑,張延超順利“闖關”。他相信,新的一年,公司將在這片創新土壤上茁壯成長。
“三項改革”進一步點燃創業熱情,8.5萬余項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1.8萬余項存量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563名科研人員憑借成果轉化貢獻晉升職稱,科研人員創辦領辦企業1232家。
科創企業潛力驚人。從零起步,西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礪芯慧感和西安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氫易能源,市場估值分別翻了30倍和120倍。
在秦創原,各類創新要素匯聚、融合。為了惠及更廣泛的企業,陜西首次制定推廣了《秦創原總窗口科創服務體系建設標準》《科技創新企業服務規范》,進一步營造更加完備、更加豐富的秦創原科創生態。
聚力:讓試驗田變成豐產田
秦創原不僅是陜西破解科技轉化“堵點”的“一記重拳”,也是提高陜西發展質量的“一記妙招”。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手握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這張“王牌”,秦創原創促中心科技經紀部負責人吳軍軍成功說服了行業龍頭企業廣東創世紀智能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戶。
龍年春節后,秦創原·廣東創世紀高端機床研究院暨西部總部入駐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這次順利“牽手”,得益于秦創原推出的新舉措:三池一機制,即人才池、資金池、項目池以及“校招共用”。
“高校聘、企業用、政府助”的方式,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用人成本。
“創世紀一方面將與高校展開合作,搭建高端制造共性技術平臺,進行技術創新、項目研發以及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持續開發航空航天行業裝備及功能部件及系統,進一步完善企業產業鏈條。”吳軍軍說。
隨后,海爾集團等5家國內領軍企業先后啟動“校招共用”人才合作計劃,海內外人才應聘數量達到750人。
2019年以來,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這所沒有“圍墻”的高校,創造了3萬余項科研成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如何做好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通各個學科之間無形的“墻”?
以“三項改革”為點火器,西安交通大學與國家電網等領軍企業共建38個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在陜就地轉化成立191家科技型企業,不斷推動科技成果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
在這片試驗田中,科創元素不斷匯聚,“細繩子”不斷被解開,只為有效滿足企業所需。
在秦創原人才大市場,人才服務活動“永不落幕”。這里引進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7家,聚集各類人才5.1萬人。
在秦創原資本大市場,資金“活水”源源不斷。30余家金融機構推出89款科技金融產品,解決融資需求16.78億元;設立總規模超112億元的25只秦創原科創基金,完成項目投資296個。
通過優化配置要素資源,科技、產業、金融、人才實現更加緊密結合,賦能科創企業發展壯大。
三年來,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從8069家增至23940家,年均增長43.7%;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408家、瞪羚企業716家;科創板、北交所上市(過會)企業分別達到15家、5家,位居西部前列。
聚變:打造創新創造的高“原”
“氫燃料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潔凈環保、可快速加注燃料、低溫啟動性好等性能優勢。搭載氫燃料電池的無人機續航時間能達到10小時以上。”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美軍說,公司正在參與建設年產5萬臺(套)小型風冷堆氫燃料電池全自動化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建成后,將推動我省氫燃料無人機的推廣應用。
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作為秦創原總窗口,西咸新區正在聚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燃料電池產業示范區和氫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目前,西咸新區已落地氫能企業56家,數量約占西安市的三分之二、陜西的二分之一,初步實現全產業鏈生產布局。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秦創原逐漸成為創新創造的高“原”。
3月19日,下班后的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席守智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公司主樓,查看二期工程建設進展情況。
光子產業是陜西省24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之一,也是西安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所布局的未來產業。而這家位于渭河北岸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企業,是這一細分領域的“執牛耳者”,也是我省光子產業鏈“鏈主”企業,當地可借助其高“含金量”,撬動產業聚集,補強、延長光子產業鏈。
碲鋅鎘探測器是新一代CT中的核心部件,可廣泛應用在可控核聚變、機場安檢等領域。“二期工程達產后,我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碲鋅鎘輻射探測器廠商。”席守智說。
現實不斷提出新考題:如何將技術成果交易的“熱辣滾燙”變成秦創原持續不斷的創新活力?如何讓科技成果轉化在全省由勢轉能?如何形成因地制宜的新質生產力?
“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秦創原輻射帶動作用,聚焦國家所需、陜西所能和民生短板,提升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策源能力,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通過深化改革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奠定更堅實的生產力基礎。”省科技廳廳長姜建春說。(記者 侯燕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