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創原這片雨林中,我們這粒‘種子’扎下根來,一定能茁壯成長!”在西北大學教授胡軍看來,秦創原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是科研人員闖市場的底氣。
2022年6月,在春種基金的支持下,胡軍在秦創原總窗口成立了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很快,龍麟納纖就加入秦創原“e起創”計劃中,得到了企業經紀人“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打造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塑造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是秦創原建設的重要使命。全省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各類創新主體、服務機構通力合作,共同構建秦創原建設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從“小氣候”到“大生態”的創新環境。
秦創原建設以來,陜西積極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政策創新、政策集成和政策兌現,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落地。3年來,全省各部門圍繞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平臺建設、技術攻關、產業發展、人才引用、科技金融、服務保障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舉措,形成了上下貫通、多維聯動、層層遞進、全社會協同的政策體系。
聚焦我省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秦創原領導小組辦公室遴選其中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受惠面廣的政策條款編制印發成秦創原系列政策包,有效推進政策的集成創新和分級兌現。其中,45條秦創原總窗口政策包2022年共兌現各類獎補資金23.6億元。
3年來,省財政支持秦創原建設專項經費超過30億元,全省財政科技投入由2020年的56.4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34.18億元,增幅達到137.69%;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由2020年的632.3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769.55億元,2年增長了21.7%。
與此同時,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整合鏈接省、市、區三級20多項業務,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一站式兌現”。截至2023年底,該平臺注冊用戶8萬余個,累計兌現政策獎補資金10.91億元、惠及企業2445家。
在一片創新雨林中,各類創新要素如何才能充分鏈接?
陜西搭建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秦創原網絡平臺、秦創原發展公司“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服務網絡,建立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設立秦創原路演中心、國企創新中心、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創投生態服務中心、金融服務工作站、稅務專家服務站、法律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服務平臺。“地市、高校、院所和企業都可以通過秦創原這個平臺尋找創新資源,挖掘創新潛能。”省科技廳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處負責人張亮介紹。
這段時間,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吳震帶領團隊正忙碌在設備加工一線。今年上半年,團隊和陜西潤中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國內首臺高密度氫純化與儲氫裝置將啟動中試示范。
“沒有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攜手,我們的設備不可能這么快實現從實驗室樣機到能源領域‘首臺套’裝備的飛躍!”吳震說。
為了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讓創新的種子更好落地生根,陜西創新校企長效合作支持機制,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698支,促進跨專業、跨領域、跨單位、跨區域協同創新。
秦創原啟動建設以來,陜西有很多像胡軍和吳震這樣的高校教師,在秦創原春種基金的支持下,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春種基金是政府扶持性基金,定向引導并扶持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種子項目落地,累計為256家公司出資,出資金額為2.39億元,投資范圍覆蓋陜西省24條重點產業鏈和西安市19條特色產業鏈。
與此同時,陜西持續完善金融供給,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以及新業態的作用,推動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據統計,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落地29只子基金,投資項目208個、金額88.96億元,帶動其他資本投資超500億元,實現近6倍放大效應。秦創原總窗口設立秦創原系列科創基金26只、總規模125.55億元,已投資項目409個、金額35.44億元。(記者 張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