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隨著數字化社會的快速發展,“自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部分“自媒體”無底線追求點擊率和流量,虛假信息、網絡低俗等亂象層出不窮,有的甚至突破法治和道德底線,嚴重影響了行業發展環境。
3月15日,中央網信辦發布了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自媒體”造熱點蹭熱點,制造“信息陷阱”、無底線吸粉引流牟利等問題,著力凈化“自媒體”生態空間,促進行業繁榮發展。如何有效整治“自媒體”亂象,讓網絡空間更“清朗”?委員們認為,必須“對癥下藥”精準發力。
提升“門檻” 強化審核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壯大,參與‘自媒體’的人數不斷飆升,一部手機便可實現‘自媒體’運營。”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新龍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聶立渠說,“自媒體”運營入門門檻低、審核機制不健全等原因,是導致“自媒體”內容雜亂叢生的原因之一。
聶立渠喜歡通過手機閱讀文章,發現部分內容十分低級。一次,他看見了一則題目為“某地女生索要200萬彩禮,窮人不該擁有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是一些扭曲的價值觀,借著婚戀問題大肆炒作,認為金錢可以買到婚姻與愛情,該平臺宣傳的內容充滿了負能量。他認為,這種影響惡劣的“自媒體”賬號,必須清理出去。
聶立渠建議,要提高“自媒體”準入門檻,平臺在注冊時,必須擁有一定的專業資質、內容生產能力、職業素養和道德。其次,各“自媒體”運營平臺必須建立更為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和標準,對于負能量內容及時下架,對肆意炒作的平臺及個人及時處理和封號,確保平臺內容積極向上,符合社會價值觀所需,凈化“自媒體”行業發展環境。
嚴厲查處 重拳出擊
近年來,針對“自媒體”亂象問題,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隱藏在“自媒體”內的眾多“毒瘤”被挖出和清理,但部分游走在法律邊緣的低俗內容還在傳播。
市民劉新民反映,在某知名短視頻平臺上,部分內容仍涉嫌低俗和暴力,偶爾還會出現打架斗毆等暴力視頻,很容易對未成年人產生不良影響,這令他十分擔憂。
省政協委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邵曉軍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和出臺更嚴厲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自媒體”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虛假信息、惡意低俗內容的傳播,一經發現嚴厲懲處,可以采取永久封禁、清除退網等處罰,甚至交由公安機關處理,通過嚴規定、嚴要求,對“自媒體”亂象形成有力震懾。
省政協委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謝永平建議,在落實實名注冊的基礎上,還應落實管理主體責任,將懲處精確到平臺、運營企業或個人,加大對平臺主體責任的追責力度,對違法違規賬號,不僅要限流、封號,還要對賬號注冊人或運營商進行嚴厲處罰。
正確引導 加強監督
“治理‘自媒體’行業,處罰之外更需要引導,應充分利用‘自媒體’優勢,為社會作貢獻。”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偉說,“自媒體”行業發展應該激濁揚清,要讓“自媒體”有流量更有正能量。
近年來,“自媒體”行業發展一直是王偉履職關注的重點,她發現,“自媒體”就像一把“雙刃劍”,只有正確引導才能發揮大作用。
“利用‘自媒體’進行鄉村振興直播帶貨,推動富農增收;發揮‘自媒體’優勢開展反詐宣傳,加強社會大眾警惕意識;借助‘自媒體’平臺宣傳家鄉特色,助力文旅產業發展等,都是‘自媒體’在正確引導下帶來的福利。”王偉建議,相關平臺要加強對“自媒體”運營者的培訓和引導,時刻保持對法律的敬畏、對社會的責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弘揚正能量。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和平臺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自媒體”監督機制,鼓勵網民對發布內容、發布平臺和發布者進行舉報監督,完善對違法違規內容的舉報機制,讓“自媒體”戾氣無處傳播,共同構建綠色網絡生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