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該廳通過企業梯度培育、構建創新聯合體、深入推進“三項改革”、財金聯動等方式,探索支持產業創新路徑,持續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最大增量”。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超3億元,大力支持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工程,通過后補助和研發投入獎補等方式,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后備企業等的培優扶壯力度。2023年,全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增長50%、37%。
每年下達7億元,用于支持“雙一流”學科建設,支持省內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圍繞氫能等重點產業鏈,組建20家創新聯合體;每年安排資金約4億元,以省級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為抓手,支持建立自下而上的關鍵技術創新需求發現機制。
省財政廳推廣“先使用后付費”“權益讓渡”等方式,支持遴選西安理工大學等4所高校開展“三項改革”綜合試點,激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力。全省156家單位的8.5萬余項成果實現單列管理,2萬余項成果走向市場轉化。
每年安排4億元,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實施三秦英才等計劃,支持組建科技經紀人、“科學家+工程師”、“新雙創”等“三支隊伍”;建立健全銀行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累計發放“秦科貸”“工信貸”等417億元。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落地30只子基金,投資項目232個,帶動其他資本投資530億元。
圍繞我省34條重點產業鏈,省財政廳完善相關財稅支持獎補政策,引導龍頭領軍企業加強中試能力建設,持續打造和優化一批中試基地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推廣“實驗室+產業化公司”模式,推動含能材料、旱區農業等陜西實驗室實體化運行,推動重點行業數智化轉型。
省財政廳大力拓寬資金供給渠道,構建多元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供給體系,充分發揮政府性引導基金作用,健全母基金投資容錯盡職免責機制;優化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生態體系,引導私募創投、耐心資本投向硬科技;完善科技型融資擔保體系制度,用足用好銀行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組建跨界合作的科技成果轉化專業團隊,推動高校進一步加強交叉學科建設。(記者 蘇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