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小到口紅、充電器,大到電腦、冰箱,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二手交易處理閑置物品,閑置物品通過再循環利用,悄然成為節儉生活方式,促進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繁榮發展。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已達萬億元體量,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萬億元。
二手閑置物品受青睞
6月16日,家住西安市含光門的張穎通過小區二手交易平臺“閑置品置換售賣群”,掛出家里閑置的電子琴、箱包和書籍等物品,很快吸引了群友詢價。
張穎介紹,“閑置品置換售賣群”由附近幾個社區的居民自發建立,已經吸引了三四百位群友,售賣的閑置物品品類繁多。“二手物品交易既可以避免浪費,又可以將閑置物品的作用發揮出來,可謂一舉兩得。”
同樣經常出售閑置物品的“95后”公司職員馬佳說:“剛入職時很喜歡逛購物平臺淘一些物品,結果很多商品都是一時沖動所購,自己根本用不上。后來發現可以通過閑魚等二手平臺進行出售,同時也可以在二手平臺以低價淘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感覺經濟又實惠。”
閑置交易平臺閑魚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超過1億人在平臺掛出閑置寶貝,每天有近400萬件閑置物品在平臺發布。
記者采訪了解到,對年輕人而言,時下更趨于理性消費,只買對不買貴,物美價廉和經濟實惠成為首選,閑置交易不再難以啟齒。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譚惟伊說:“對年輕人而言,二手物品交易火爆并不是消費降級,而是消費觀念升級。盤活資源,物盡其用,有越來越多的人更愿意追求共享的消費方式。”
低碳循環消費向“綠”而行
6月18日下午,在省圖書館東門附近,一位攤主正在售賣二手書籍等物品。
“我從不排斥二手物品,很喜愛一些具有年代感和稀缺性的二手物品。”正在攤點選購二手書籍的市民郭先生說。
轉轉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轉轉平臺累計成交的二手書籍逾348.6萬冊,相當于保護了3萬棵樹木資源。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總體居于世界前列。此外,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中,也明確提出“拓寬閑置資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李云認為,通過二手交易,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形成良性循環。
二手市場熱需更加規范
“‘廢物’往往是放錯地方的‘寶貝’。”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浥塵認為,應對二手商品交易網上操作界面進行適老化改造,吸納更多群體進入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此外,通過補貼、減稅等方式,鼓勵企業生產和研發易于循環利用的商品,促進商品的二手交易。
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李沙建議,建立完善嚴格的交易平臺準入機制,鼓勵更多專業鑒定服務介入規范價格體系監管。同時,平臺應嚴格審核用戶實名認證信息,保障交易安全透明。此外,還應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對買賣雙方的信用狀況進行記錄和公示,促進二手交易市場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