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陳涵旸 李力可 謝櫻)《經濟參考報》1月18日刊發文章《以產引才 多地亮新招》。文章稱,日前,《吉林省人才發展條例》公布、山東省臨沂市發布《人才支撐產業發展十條措施》、雄安新區發布人才措施“十六條”……近期,多地通過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等,頻頻亮出新招搶攬人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地充分落實以產聚才、以策納賢等措施,讓人才鏈真正賦能產業鏈,助力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多地發布新政搶攬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產業鏈發展促使人才鏈聚集,人才鏈集聚將進一步補強產業鏈升級,最終形成良性循環模式。”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羅哲向記者表示,在促產業發展中,要始終重視人才作用,做好人才引進及人才生態保障等工作。
為營造良好人才生態,多地陸續發布落戶優惠、購房補貼等優惠政策。
日前,《吉林省人才發展條例》公布,其中提到,鼓勵用人單位采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
臨沂市發布的《人才支撐產業發展十條措施》中提到,為加強人才住房保障,3年內在全市籌集1萬套租賃型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即可申請入住,3年內租金按市場價格的10%、第4年按30%、第5年按50%收取等。
為吸引優秀青年人才到雄安就業創業,雄安新區發布人才措施“十六條”,其中指出,高校優秀應屆畢業生來雄安參加應聘考試免費入住“人才驛站”;入職后5年內,每月按博士生3000元、碩士生2000元、本科生1000元發放生活補貼。
“通過積極政策引導,進一步解決人才就業、職業發展、生活家庭等各項保障問題,將有助于實現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合理匹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吳清軍表示。
“以產引才”促產業人才深度融合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地通過加強對重點項目、重點產業的支持政策,充分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實現以產引才的目標。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產業發展派生人才需求是人力資源需求增長的基本動力。
長沙市正在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聚焦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日前,長沙市通過舉辦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引入更多創新人才和技術“落戶”,實現“以賽引才”的目標。
據統計,活動中,14個優質科創項目初步達成投資或落地合作意向,16位高層次人才與用人單位達成引進意向。
“長沙是一座創新型城市,產業基礎好,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均有布局,與項目發展方向很吻合,促使項目有意向在長沙簽約落地。”深圳中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興軍說,他帶來的項目“針對應急等領域氫能源裝備的產業化”獲得大賽一等獎,并現場接受了項目落戶邀約書。
“經濟發展使得產業從增量競爭走向存量競爭,在此背景下,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從招商引資的‘摘桃子’思維轉向科創企業培育的‘種桃子’思維,而高層次雙創人才是最核心的種子。”博士科技創始人、總裁倪浩在活動上表示。
成都市針對重點產業招引產業人才,開展建圈強鏈重點產業系列人才招引活動。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利用現有資源,圍繞重點打造的智能制造、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產業鏈,組織相關企業參加人才招引活動。據了解,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市重點支持的智能制造領域的重點企業,因科研工作的需要,積極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引進相關技術人才。
“為了能夠留住人才,我們制訂了‘博士后工作站管理辦法’,為博士提供了良好的待遇。”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總監張帆表示,公司會協助辦理配偶、子女戶口,協助解決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問題。“公司還為博士后科研項目提供專項科研資金支持,并積極幫助申報省市區的專項政策獎勵,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產業升級呼喚人才培養跟上
人才鏈的集聚將激發產業新動能。同時,高端人才短缺與科技企業用人難的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
“各地各部門都積極發布人才政策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可以看到,已經形成了一系列人才引育留用的有效舉措并取得成效。但是,我國高水平創新人才仍然不足,出現了企業部分新需求難以滿足的問題。”羅哲說。
目前,我國在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領域的高端科技人才布局和儲備不足。《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人才基數大但高層次人才不足。中國數字科技人才總量有12.8萬人,位居第一,占全球總量的17%,但高層次人才只有0.7萬人,僅占全球總量的9%。
業內專家表示,針對我國高端科技人才現狀,應多措并舉,加快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新格局,加強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與應用。
“在高端人才層面,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專業性匹配困難。人才供需鏈條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企業的招聘方向、院校的合作關系需要逐步完善。”張成剛認為,由于產業快速調整,教育培訓系統等在短期內無法調整到位,造成了結構性矛盾。長期來看,仍需繼續推進教育體系改革,推動產學研結合,適應產業的升級方向。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