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 鄭昕
“抱歉這么晚才回復你信息,我們今天又騎進秦嶺了。”
記者的手機上隨后收到十幾張照片,都是德國視頻博主馬庫斯·邁耶在秦嶺山間騎行的景象。
從3月至今,這位在西安生活了7年多的外國人已兩次進入秦嶺環線騎行,用一周時間完成近900公里的跋涉。最近這次是他在探索新路,為五一假期的集體騎行做準備。
“看到這山山水水,你很難不想讓自己‘飛’起來。”邁耶說。
邁耶的這一番話,相信能點燃不少人的騎行“熱血”。近兩年來,騎行成為國內體育休閑和體育消費的新熱點。擁有豐富山水資源的陜西省,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人暢快騎行,用健康低碳的新生活方式盡享春光。
從河南來西安工作才一年的小伙章奇,春節后賣掉了電動車,花4000元購入一輛二手公路自行車作為通勤工具。“我參加工作后,在大學時的健身節奏被打亂了,每天騎行7公里上下班是我僅剩的體育鍛煉。”他說。
不僅僅用騎行來抵御懶惰與肥胖,章奇還加入了社區騎行隊伍,到秦嶺腳下的環山路上“拉練”,結識了不少新朋友。19日下班后,他走進家門口新開的運動用品大賣場,給愛車掛上車筐、裝上碼表,再一腳蹬進不遠處的雁南公園,在騎行道上來了一次“破風”。
陜西一直是自行車運動高地。前五屆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都在西安發車,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賽場、秦嶺深處的蟒嶺綠道也已成為騎行者的打卡地。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主任楊建設告訴記者,得益于競技和休閑的雙重屬性,騎行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你可以上班通勤,也可以周末鍛煉,自行車不會是一個過了熱度就閑置下來的健身工具。”
楊建設說,就像過去幾年飛盤、露營等戶外活動的興起,騎行如今受到青睞,也得益于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飛盤等運動因為城郊鄉村旅游條件的改善得以發展起來。同樣,城鄉道路條件和配套設施的優化,助推了騎行的‘回潮’。”
在古城西安舉行十四運會的同一年,由秦嶺、渭河、灃河和灞河(及其支流浐河)圍成“口”字形的“三河一山”綠道向市民開放。這條近300公里的環線沿途風景宜人,不僅串起上百個自然景觀與人文遺跡,每隔一段距離還設有休憩賞景的驛站。三四月間,車隊從馬鞭草叢、油菜花田邊呼嘯而過,構成別樣的春日運動美景。
邁耶驕傲地說,他在2021年7月就測評了這條路線,并寫下《你不會想到在中國還有這樣一條騎行綠道》的文章,在外國人圈子里反響強烈,吸引了不少朋友在假日前來西安探“騎”。
通過籌辦全運會,西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的綜合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市體育場地數量已超過3.7萬個,總面積超過3048萬平方米,一大批運動廣場、綠道和口袋公園出現在人們身邊。
伴隨設施升級“水漲船高”的是體育消費。西安近年來成功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體育產業總規模到去年末已超過500億元。2023年首次開啟西安體育惠民消費券活動,總計帶動體育消費5800多萬元。
“正因為我們十分看重西北地區的體育消費市場,才選擇近期把新車的首發式放在西安。”迪卡儂北亞區公路自行車運動品牌總監趙躍武告訴記者,2024年至今,其在西安6家門店的自行車及相關裝備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25%,高于全品類平均值10個百分點。
趙躍武表示,自行車運動呼應了全民健身和綠色出行的趨勢,帶動了體育消費市場的繁榮。“西安鋪設了越來越多的自行車專用道,不斷提升騎行環境和設施,讓我們對西安自行車運動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
自行車賽事活動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也讓騎行者的熱情在三秦大地蔓延開來。在漢中市南鄭區,4月的一場200公里騎行耐力賽不僅讓500多名參賽者領略了秦巴山區風光,也讓沿途居民感受到自行車“馬拉松”的魅力。在延安市黃陵縣經營自行車用品店的蘭海龍也坦言,即便在小縣城,今年來看新車、買配件的人也要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在專家看來,騎行社群的建立和特色活動的長期開展,是這項運動從當前的“網紅”走向“長紅”的必由之路。
“才參加完春季的賞花騎行,我已經開始期待夏天的‘暴汗’之行了。”章奇說。
(新華社西安4月21日電)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