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定邊縣新安邊鎮的大山上極目遠眺,群山連綿,層巒疊嶂、溝壑縱橫的大山身著綠裝,層層疊疊的梯田宛若玉帶。霧靄散去的梯田中,一片片西瓜地格外顯眼,一條條舒展的西瓜藤蔓“裝點”著大山,也見證了這片曾經貧瘠土地的“華麗變身”。
新安邊鎮地處白于山腹地,多年前,這里曾漫天黃沙、荒坡一片,干旱缺水、山高坡陡的自然環境成了當地群眾的心結。2020年以來,該鎮大力實施“坡改梯”項目和“提水補灌”工程,將坡地改為梯田,使旱地不再缺水,有了“提水補灌”工程的加持,曾經廣種薄收的土地“逆襲”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
“這是水閘總開關,開啟以后,水就通過管道進入滲帶,流入農田……”新安邊村黨支部書記杜學春一邊向記者展示農田補灌的水閘,一邊感嘆著近年來新安邊村發生的變化,“以前,我們這里天旱缺水,只能種抗旱的小雜糧,雨水多的時候,農民還能有點收入;沒有雨水,大家就沒有了經濟收入。直到2020年,我們村實施了5500畝‘坡改梯’項目,又依托村里的水壩,實施了‘提水補灌’工程。”
杜學春所說的水壩,就是佇立在新安邊村大山間的四溝門水壩。2021年,“提水補灌”工程將四溝門水壩作為補灌水源,通過光伏泵站將水提至高位蓄水池,再通過重力自流實現農田灌溉。該工程庫容25萬立方米,可滿足周邊1200畝耕地的補灌需求。新安邊村村民葛巧莉便是該工程的受益農戶之一,兩年前,因為有了補灌水源的支持,她大膽嘗試種起了西瓜,而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試種了兩年西瓜,效益很不錯。今年便擴大規模,種了30多畝,再有一個月時間西瓜就能上市了,預計能收入十多萬元。”葛巧莉滿懷期待地說。
在新安邊村,像葛巧莉這樣的農戶有很多,面對大山間的荒溝荒坡,他們都曾深感無能為力,而現在經過“坡改梯”“旱改水”后的農田,如同為大家的增產增收上了“雙保險”,橫亙在農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越來越少,邁開步子大膽種植的農戶也一年年多了起來,昔日的“不毛地”,“逆襲”成了豐收田。“坡改梯后,農田有了水,大家開始種植增密度玉米,以前畝產1000到1200斤,現在每畝地能產1500到1800斤,農戶的收入提高了一大截!”杜學春感慨道。
如今的新安邊鎮,梯田重重似畫、云山曲曲如屏。“解渴”的農田坡地“敲開了”新安邊村的“致富門”;退耕的經濟林“扮靚”了店坊灣村的“致富路”;人參果大棚栽植“開出”了宗小澗村的“致富方”;羊子養殖“念好”了店子坪村的“致富經”……多點開花的特色產業為新安邊鎮描繪出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該鎮黨委書記王峰表示,下一步,新安邊鎮將通過這些試驗示范、特色產業,以點帶面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新安邊發展的旱作農業新路子。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