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使人心明眼亮。”“翻開書頁,世界就在這里。”“書香讓生命更精彩”……對于讀書這件事,人們向來尤為看重,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場合,多次講述他與書結下的不解之緣,“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春光無限好,正是讀書時。今天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回歸閱讀,感受知識的力量,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一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讀書,有“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蘇東坡就曾用“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闡述讀書的重要性。如今,閱讀已不僅僅是承繼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家風傳統,全民閱讀更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自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已連續11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臨渭區圖書館
渭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字圣倉頡在這里創造漢字、《詩經》開篇之作中國愛情詩之源《關關雎鳩》發生在這里,王勃、李白、杜甫、韓愈、李商隱、陸游、張養浩等名家先后在這里游歷生活,留下了不少佳作名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悠久深厚的農耕文化,涵養了耕讀傳家理念。行走在渭南的村落間,隨處可見居民建筑的門楣上題寫“耕讀傳家”“耕讀世業”“詩書生香”“讀圣賢書”等家訓。“下了司馬坡,秀才比驢多”這樣的諺語,也可見秦東大地文風學風之昌盛。
燦爛深厚的耕讀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秦東兒女,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物。據記載,渭南歷史上曾出過6位皇帝,80余位宰相,300多位將軍和一批知名文人。史學家司馬遷、“四知卻金”的東漢太尉楊震、開創開皇之治的隋文帝楊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北宋名相寇準、清代陜西第一位狀元王杰、新中國國名的提議者張奚若等等。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渭南,還涌現出了一些讀書大族、科舉名家。如明代渭南縣田市里秦家堡(今臨渭區官道鎮南家村)有名的書香門第南氏家族,被譽為“關中銓曹詞林世家”和“關中文獻世家”。南氏家族昌盛達數百年之久,僅明代,南家一門就出了“三尚書九進士”,他們為官清明廉潔,政績斐然,為國家為社會多有貢獻。
二
讀書,一種充盈精神的方式,一個塑造心靈的過程。讀一本好書,讓人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那么,如何讓閱讀成為秦東新風尚?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渭南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下功夫,通過“書香渭南”系列工程打造,加強閱讀服務供給,滿足群眾閱讀需求,大力營造全民閱讀氛圍,弘揚讀書風尚,為市民文化素養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市圖書館開展“科普進校園知識伴成長”閱讀活動。
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健全。渭南已建成公共圖書館11個,鄉鎮(街道)圖書室136個,社區圖書室271個,村圖書室2068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建成了以渭南市圖書館為中心館,縣(市、區)圖書館為縣總館,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為基層閱讀點,圖書流動車、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城市書房為補充的服務網絡,“公益、均等、便利、共享”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已經形成。
“渭南·書享薈”金字招牌更亮。“渭南·書享薈”是由渭南市委宣傳部打造的群眾性讀書分享平臺,常態化舉辦線下讀書分享會。每場讀書分享會上4至6名分享者每人利用二十分鐘,為大家分享一本好書,克服了以往就閱讀談閱讀、以單一的閱讀活動覆蓋全部人群的工作思路,實施分享閱讀,努力在市民中掀起讀書熱潮。自2017年4月啟動以來,已舉辦百余期分享活動,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助力添彩。
以書育人氛圍濃厚。倡導全民閱讀,青少年是主力軍。為將讀書從娃娃抓起,渭南穩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通過持續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校園讀書月”親子共讀”“精品圖書推薦”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達到以書育人、以書啟智、以書養德的價值目標。如今,讀書文化已成為渭南中小學校實施人文教育、培養文化新人的重要載體。
書香浸潤機關建設。渭南持續推進書香機關建設,各級班子成員帶頭薦書讀書、分享閱讀心得,廣大黨員干部踴躍參加主題讀書活動,持續把提升黨員干部閱讀能力作為一項基礎工作抓緊抓實。通過舉辦讀書班、干部夜校、推薦學習書目、帶頭撰寫讀書心得等方式,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
我們究竟該怎么讀書?
城市書房覓書香
讀書需有家國情懷。自古以來,家國情懷已然潛移默化于教書育人和讀書明理之中。如陸游在七言絕句《讀書》中寫道,“讀書本意在元元”,“元元”指的就是百姓,把讀書看作是為百姓而讀;周恩來總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江蘇無錫東林書院內懸掛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警示世人心懷遠大抱負,讀書要報效國家。古人尚且如此,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更要在讀書時有家國情懷、為民情懷,將讀書與自己所擔負的職責使命緊密聯系起來,涵養擔當精神,指導實際工作,為群眾謀福利。
讀書貴在學用結合。人類創作的書籍浩如煙海,不可勝數,一個人窮其一生也無法讀完,因此讀書要同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實際結合起來,有側重點地去讀;要學會從眾多的閱讀材料中,選擇自己覺得重要、有趣、有價值的部分,學會把讀書所得新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關聯,跟自己頭腦中已經建立的知識體系相連接;學會把學到的知識,讀過的書進行重新整理、拆解、分析、提煉,變成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把時間精力集中放在有限的知識技能上,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把讀書收獲轉化為過硬本領、工作成果。
讀書要發揚“擠”和“鉆”的精神。“擠”是解決沒時間的問題,魯迅先生就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那么我們如何去擠時間學習呢?那就要合理規劃時間,在每天工作、吃飯、休息間隙,擠出點時間來讀書,把各種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達到見縫插針的效果,讓讀書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鉆”,就是在讀書時做到善于總結思考,不能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得過且過,一定要在讀書時保持刻苦鉆研的勁頭,將遇到的每一個小問題鉆研透徹,鉆得愈深,其進愈難,久久為功,方得真知,進而通過讀書擁有解決更大問題的能力。
在這最美人間四月天,讓我們以書為友、以書為鑒、以書為師,用閱讀點亮人生,讓書香浸潤心靈。(渭南市委宣傳部)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