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原登榮 文/圖
特色小鎮的概念始于2014年,此后幾年,全國各地特色小鎮層出不窮。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特色小鎮遠近聞名,今年“五一”假期,袁家村接待游客近70萬人次。
從一個當地人人皆知的“爛桿村”,到年游客接待量超過600萬、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特色小鎮,袁家村走過了不平凡的10年。
在陜西,雖然有60余個類似于袁家村的特色小鎮,可多年來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倒閉關門。而袁家村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對此,記者專訪了咸陽市政協委員、袁家村村委會副主任張飛。
發展旅游先要解決思想問題
記者:做旅游前的袁家村是什么狀態?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靠什么?
張飛:袁家村是個只有62戶286人的小村子,地處關中平原、渭河之北,干旱貧瘠,資源匱乏。歷史上是個“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干活選不出頭”的“爛桿村”。上世紀七十年代,老支書帶領村民打井找水,積肥改土,甩掉了貧困帽子。此后,袁家村抓住改革開放機遇,大力發展村辦企業,改善村民生活,壯大集體經濟,民富村強,成為陜西著名的“小康村”。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淘汰落后產能,高耗能、高污染的村辦小企業陸續破產倒閉。2000年以后,集體經濟萎縮,村民收入下降,袁家村逐漸淪為一個空心村。
記者:何時提出發展鄉村旅游?發展初期如何推進?
張飛:2007年,村黨支部書記郭占武提出發展鄉村旅游,但當時沒人看好這件事,眾人反對的原因很簡單:袁家村沒有任何旅游資源,拿什么做旅游?
村黨支部多次召集村民開會,通過會議的方式解決大家的思想問題,教村民怎么做旅游、如何做服務。但僅有兩戶帶頭響應,在家里做起農家樂,絕大部分村民仍在觀望。在村兩委幫助下,這兩戶農家樂的生意慢慢好起來,此后其余村民陸續跟進,從兩戶到五戶,再到十五戶……
袁家村成功不是建小吃街那么簡單
記者:袁家村定位為關中民俗體驗地,把體驗的重點放在了食物上。事實上,袁家村里的小吃,在西安等城市都能吃到,怎么做到讓城里人驅車去排隊品嘗?
張飛:袁家村的旅游定位是關中民俗,破題是做食品安全!我們從關中人常用的食材入手,選好原料,用傳統工藝,做出好產品。在袁家村有一句口號“農民捍衛食品安全”。比如,普通的一碗面,我們讓游客目擊一碗面從食材加工到手工制作全過程,親身感受袁家村“農民捍衛食品安全”的承諾。
到現在為止,仍有很多旅游專家認為關中小吃是袁家村成功的原因。但是,他們不知道袁家村鄉村旅游起步時并沒有小吃街,而是在旅游發展3年后,為應對客流量劇增和同質化現象才創新出來的。如果在遠離城市的荒郊野地建一條小吃街就能形成規模化的客流量,那未免也太簡單了。
記者:旅游包括吃、住、行、游、娛、購等要素,袁家村對此進行了怎樣的探索?
張飛:袁家村的成功歸根到底還是創新。發展中,我們發現吃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游客往往就是開車來,吃點美食,轉轉就走了,很難長時間停留。為解決人怎么留下來的問題,我們提出轉型做鄉村度假。
藝術長廊、書屋客棧、咖啡酒吧等新業態和文創青年的相繼進入,給游客留下來提供了基礎,進一步滿足了都市人休閑度假和文化消費的需求。如今,袁家村僅精品民宿客棧就有20余家,還有村民的農家客棧,住宿床位有3000張,周末和節假日一床難求。
此外,袁家村還不斷加入新的體驗項目,比如VR科技關中大觀園、省內最大的室內運動中心·旅者營地……這些都為袁家村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袁家村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樣本
記者:2015年,袁家村在西安曲江銀泰城開了第一家袁家村體驗店,現在發展如何?
張飛:袁家村2015年提出“進城出省”的走出去戰略,以全新的理念和創新模式,進軍西安高端商業綜合體,把袁家村的關中小吃美食搬到都市市民的家門口。曲江銀泰城的袁家村城市體驗店一開張就異常火爆,袁家村人的誠信贏得了廣大消費者信任。
此后,我們又相繼開設了賽格國際購物中心店、砂之船奧萊店、卜蜂蓮花店……目前袁家村在西安開設的城市體驗店和社區店共14家,咸陽和寶雞也分別有一家。這些店不只把袁家村的美食帶給市民,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店以及線上平臺,把袁家村健康、安全的食材送到都市人家里。
記者:最近,山西忻州古城·袁家村一期東大街段開業,這是不是袁家村向外拓展的新形式?
張飛:山西忻州古城·袁家村是袁家村“出省”的項目之一。2016年,袁家村整合人才、資本和市場資源,憑借獨特的發展思路、創新能力和成功經驗,與忻州當地政府和企業合作,打造具有當地地域民俗文化和歷史特色的體驗景區。
目前,輸出項目還有青海河湟印象·袁家村、河南中原印象·袁家村,其中青海河湟印象·袁家村已正式開放運營,受到了當地老百姓和游客的高度認可。河南項目也將在年內對外開放。還有一些意向項目分布在浙江、江蘇、河北、北京等省市。
袁家村“出省”正是把袁家村發展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經驗帶出去,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和范例,對其他地區的鄉村建設、發展和振興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各界導報》2019年08月08日 第4397期 第4版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