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延安建鐵路歷史,折正千感慨萬千
□記者 陳雪 文/圖
在延安市寶塔區政協文史館保存的兩本《延安今昔》,紙張已泛黃。說起這部首次全面系統介紹延安的書籍,今年已84歲的折正千思緒難平。
1979年,中斷了13年零4個月的延安市政協(現寶塔區政協)開始恢復工作。折正千從工廠調入政協后,政協只有主席、副主席、常委和干事4個人。
1981年,折正千開始從事他擅長的文史工作。“那時候,我們政協的文史資料是空白的,我一個人得完成它從無到有的過程。”
從先古到黨中央在延安時期13年再到新中國成立后,折正千到處查找、挖掘資料,有時還需去實地采訪。為了搜集到更詳實的資料,他經常利用出去旅游、聚會的機會,跑去當地的圖書館查資料。
“我的好友笑著說,本來想帶我出去看看,結果卻不見我了,說我來了就把圖書館當家了。”折正千說,自己跑遍了全國較大的圖書館,硬是一個人孤軍奮戰,寫出了十多厘米厚的《延安今昔》手稿。
1983年,上下冊《延安今昔》正式出版。這部書不僅填補了延安市政協文史資料的空白,還成為第一部全面系統介紹延安的書籍。從此,《延安今昔》作為延安官方宣傳書籍,被用于外聯贈閱禮品。
從《延安文史資料第一輯》到《辛亥風云》,寶塔區政協現存的二十輯文史資料,有十多輯是折正千編輯出版的。其中,《延安游擊隊紀實》《辛亥風云》《西延鐵路建設集錦》獲得了全市文史資料優秀圖書獎。
在《西延鐵路建設集錦》一書中,附有《一紙提案,呼來一條鐵路》一文。說起這篇文章,折正千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1956年:
這一年,正在從事教育、宣傳工作的折正千,被抽調到“兩會”擔負會務工作。當時報紙刊登了西包鐵路的規劃,在圖紙上折正千看到鐵路從洛川繞道延長而上,與延安無緣。
“參會人員都沸騰了!”折正千說,那時的延安都是羊腸小道黃土路,到省城需要半個來月,何況已有勘測人員來過延安,延安人無不期盼通火車能夢想成真,沒想到夢落空了。大家一致提議,讓自己執筆寫個提案上報中央,請求將路線重新考慮。
“我用木棍蘸著墨汁,寫了一份提案。”為了讓提案受到重視,折正千還特意在文末加了一句“懇請最遲在下一屆會議上作以答復”。提案被遞交到省政府,又送達鐵道部。不久,在報紙同樣的版面位置,折正千欣喜地看到,新的規劃圖“延安站”被列入進來了。
“1991年延安火車站鋪軌時萬人空巷,車站人山人海,大伙兒把鋪軌當作通車一般慶祝。”折正千回憶道。
這份提案,讓折正千對政協的感情更濃了。在寶塔區政協工作的19年里,他不僅忙于日常文史工作,還用提案促成了很多事情。
“1955年開始,延安的圖書館就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書籍破損無處堆放。”折正千說,始建于1937年的延安中山圖書館,館名是毛澤東親自題寫的。為了能及時恢復圖書館,自己讓當時文化館一好友以政協委員名義撰寫了提案,并連續提了三年,最終促成了中山圖書館的建設。
如今雖已退休20多年,折正千還經常到寶塔區政協參與文史資料工作。今年延安南泥灣機場建成投用,他每天上午堅持到辦公室編輯延安交通第三部《航運》。
回想人民政協已成立70周年,折正千感慨萬分。他說,自己永遠都忘不了剛剛參加工作時,一字不落讀完了《共同綱領》。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