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早上,杭州市蕭山區紫荊園養老公寓。記者敲開門后,97歲的王慶蘭笑呵呵地從沙發上站起來迎接,襯衫、馬甲、紅領帶、呢大衣,穿戴得像上海的“老克勒”。
62歲養盆景,88歲練書法,91歲學國畫,92歲出書畫集……他把退休生活過成了詩。
醉心園藝25年
王慶蘭出生于1924年,是地地道道的蕭山義蓬人,退休前在瓜瀝農機廠工作。56歲退休后,被多家企業聘請做顧問。到62歲真正退下來后,閑不住的他開始種花。凡有客來,王慶蘭都會一一細數:菊花、扶桑、桂花、黃楊、木槿、大繡球、觀音竹、六月雪……他還養了鷯哥、八哥、畫眉、相思鳥等,原來寂寥的院子因此熱鬧起來。
之后,王慶蘭看到村里人經常從山上砍來形態各異的樹樁,覺得很有意思,就買了一些過來。對著這些樹樁思索良久,他決定動手制作盆景。他買了許多關于盆景造型的圖書,自己摸索。還跑到紹興、臨安等地,上山尋找樹樁、石料,帶回家研究。
家里的院子被王慶蘭打造成一個花園。最多的時候,有300多盆盆景,每天,王慶蘭和老伴光是澆水就要澆30多桶。
87歲那年,王慶蘭把盆景陸續賣掉。“那年我患上神經痛,身體吃不消,也不想老伴跟著吃苦,每天澆水。”說到這里,他93歲的老伴楊愛花告訴記者:“他閑不下來的,你繼續聽他說。”
志者竟成 老有所為
果然,送走盆景后,王慶蘭心里空落落的,在88歲那年重新拾起“童子功”——書法。“他決定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到最好。”楊愛花很懂王慶蘭的心思。王慶蘭買來字帖,直接從行書練起,后又練習隸書、篆書。10平方米左右的書房成了他獨處時間最長的空間。
91歲那年,有位親戚提出要幫他出本書法集。“只有書法作品太單調了,再等等。”王慶蘭說完這話,立馬又自學起國畫。一年后,他挑選了14幅繪畫和書法作品集成冊,出版《王慶蘭書畫集》。“志者竟成 老有所為”,序言里的這句話,王慶蘭十分喜歡,“不管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2019年,王慶蘭獲得“杭州市百姓學習之星”榮譽。他的書畫作品在一次賑災拍賣中拍出15.2萬元,他把這筆錢全部捐贈給因臺風受災的小學,用于重建校園。“通過自己所學幫助到他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他說。
2019年5月,為方便子女就近照顧,王慶蘭夫婦從義蓬搬到蕭山城區的紫荊園養老公寓。住進來沒多久,王慶蘭就成了名人,每年臨近春節,園區要為老人寫福送春聯時,都會想到他,他總是樂呵呵地應下來,立馬鋪紙揮毫。而97歲和93歲的年紀,也讓王慶蘭和楊愛花成了周邊聞名的長壽伉儷。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