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涵博
12月6日,省政協召開“加快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月度協商座談會。聚焦指尖的“適老化”,本次月度協商座談會征集的不少交流材料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進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改造。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出臺《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并于2021年1月起實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智能化服務適應老年人需求。
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時代,如何讓APP更“適老”?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在前期調研中發現,當前社會適老化改造還存在數字化融入程度不高的問題。大多數老年人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使用興趣不高,互聯網企業在研發時大多以年輕人市場需要為導向,APP界面設置、操作指令、信息識別設計缺乏適老內涵。
為此,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建議,開發智能產品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此外,加大適老化信息技術普及培訓,充分利用圖書館、文化館、老年大學及公益組織為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提供操作指導與實際幫助,引導社區基層黨員、志愿者與孤寡老人結成數字幫扶小分隊,鼓勵老年人用智能手機學習一鍵救援、視頻通話、掃碼支付等基本功能操作,讓老年群體更好地享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伴隨“銀發一族”陸續“觸網”,有關部門推進實施了一系列關懷政策措施,相關企業也積極參與。12月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適老化APP消費監督評測項目研究報告》顯示,76.2%的調查對象對APP適老化的現狀整體持滿意態度,消費者常用的餐飲購物、社交通訊等受眾大、服務日常生活的APP領跑適老化進程。但同時,廣告插件及誘導操作現象尚未完全杜絕,適老化公益性與企業盈利的矛盾仍未化解,字體小、廣告多、彈窗不易關閉等問題仍困擾著老年消費者。
省政協委員、陜西法智律師事務所主任雷西萍發現,當前,一些網站和手機APP進行了適老化改造,但改造仍停留在表面,部分APP首頁設置、字體、圖標優化為適合老年人閱讀,設置了語音導航和“一鍵接入人工”功能,但進入二級界面后,相關的頁面、字體、圖標恢復正常,語音導航和“一鍵接入人工”的功能也消失無蹤。
她建議,應深化無障礙建設工作監管,完善信息無障礙標準體系,支持科技水平高、性價比優的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研發、生產與改造,確保軟件、硬件、服務等各項內容全面提升,提供更多智能化的適老、適殘產品和服務。
老年人對APP不會用又沒人教,缺少使用場景,怎么辦?
致公黨陜西省委會建議,提升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服務水平,探索建立面向老年社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標準化體系,開展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標準化工程,依托高校等科研機構,在老年大學、社區學校、養老機構探索建立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體系和教學標準,鼓勵開發老年人信息技術學習高質量課程,并通過社區內的養老機構進行推廣。同時,開展培育老年人信息技術精品課程“骨干教師”項目等,引導社會資源投入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服務,助力老年人積極融入數字生活。
針對當下部分老年人不會網上操作,無法便捷享受公共服務的情況,民盟陜西省委會建議,可以通過智能技術改造優化流程、簡化手續,融合發展線上線下服務,改善老年人服務體驗。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保持巡游出租車揚召服務,提高電召服務電話接線率,引導網約車平臺公司優化約車軟件,增設“一鍵叫車”功能;在就醫方面,提供多渠道掛號就診服務,配備導醫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簡化網上辦理流程,通過語音引導實現網上就醫服務;在消費方面,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采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
隨著網絡技術深入滲透社區,“互聯網+養老”運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人工智能運用更加廣泛,以智慧監護、智慧養老服務為主要形式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加快普及。
寶雞市政協建議,加大對智慧養老扶持力度,推動各地建立信息平臺,明確省級、市級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的功能定位和服務內容,省級平臺以指導各地平臺運行、綜合服務監管、政策文件解讀等為主,市級平臺主要為老年人提供線上+線下的居家養老服務、受理本地區養老服務投訴及相關工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