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辦公廳聯絡處
根據省政協年度視察考察調研安排,去年9月,省政協組織部分省政協常委、委員和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及相關廳局負責同志聯合組成常委視察團,先后赴我省寶雞市和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等地,通過聽取有關廳局和地市相關工作情況通報,深入多家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制造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實地調研等形式,全面了解我省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共同探討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的對策。
存 在 問 題
近年來,我省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江蘇、浙江等東部人才強省相比,在投入強度、政策支持和落實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人才配置的結構和布局還需優化。一是高層次人才比較匱乏。產業領軍型、創新型人才和一流工程師、優秀技術工人等各類型高層次人才仍非常短缺,特別是新興產業人才引進難度較大、“高精尖缺”人才匱乏。二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我省高校云集、科研院所林立,科技創新人才數量較多,但在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相關產業的國際國內頂尖人才仍然極度缺乏。三是分布不均衡現象比較嚴重。囿于工作待遇和環境等因素,西安市對高層次人才的“虹吸效應”明顯,其余地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競爭優勢不強,面臨著現有人才不足和吸引人才乏力的雙重壓力。
(二)企業作為承載人才主體的格局還需提升。一方面,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引才用才的主體也是企業,應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但目前我省科技創新仍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自身缺乏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育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吸附人才的龍頭企業數量少且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從企業類型來看,以大型國有企業和小型民營企業為主,具備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的大型民營企業少之又少,規上國企政策性約束較多,研發中心規模不夠,引才留才能力不足。
(三)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還需深化。一是市場在人才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足,企業主體、中介機構、行業協會、人才團體等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中參與度還不夠高,未能真正實現人才工作由政府“一家忙”到“大家上”、從“一對一”到“組團式”的轉變。二是人才發展的生態環境還不夠優不夠精,政策的精準性、協同性、科學性還有待提升,尤其是柔性引才方面還需要更加高效的新機制。三是人才評價制度還需深化,分類分層管理機制和考核評價方式有待完善,加之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不多,聚集資源和吸附人才的能力還不強。
(四)招才引智的力度還需加大。一是人才投入強度有待提高。從我省公布的人才政策清單看,現行激勵政策在資金激勵、住房福利、生活補貼等方面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吸引力不足。二是政策創新性有待提高。現行政策在高層次人才的中長期激勵機制、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技術持股、股權激勵和薪酬待遇等方面探索實踐步伐還需加快。三是政策兌現力度有待提高。
意 見 建 議
全省上下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核心競爭力的觀念,強化頂層設計,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以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力打造陜西人才特區,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一)搶抓重大機遇,促進全域協同發展。一要積極搶抓國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的重大機遇,對標對表中央部署要求,立足國家所需、陜西所能,充分發揮秦創原引才聚才優勢,爭取納入第一批建設名單。二要強化省級層面在區域產業謀劃布局、政策統籌、要素保障、考核激勵等方面的協調作用,引導各市結合自身比較優勢,聚焦細分領域打造區域特色產業,完善差異化錯位布局,因時因地實施更加精準的人才政策,推動人才有序流動,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三要強化協同意識,充分發揮我省科教優勢,圍繞省市產業發展重大需求,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整合資源,深入推廣“科學家+工程師”科研攻關模式,切實把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起來,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二)深化平臺建設,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一要進一步完善省級部門秦創原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重大任務協同推進機制,定期協商、調度、破解重大問題,發揮秦創原總窗口的總統籌、總牽引作用,加快地市深度融入秦創原建設,著力提升建設效能。二要把握國家重大部署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大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重點實驗室等平臺落戶陜西,全力支持西安高標準建設“雙中心”。三要依托優勢高校院所和企業,聚焦重點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痛點”和創新成果轉化“堵點”共建研發中心,推廣“校招共用”和“飛地經濟”模式,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
(三)培育創新主體,激發企業引才活力。一要堅持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育小、登高、升規、晉位、上市”五大工程,不斷擴大科技型企業規模,增強科技創新人才吸附能力。二要立足市場應用,加大對企業開展科研的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支持企業創新投入的政策措施,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引導更多科技創新人才向企業聚集。三要暢通科技創新人才轉化為企業家的通道,對成長性好、創新潛能大的科研團隊加大扶持力度,催生一批創新型企業。四要通過“全球秦商大會”等大型商貿活動,全面拓展企業家和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造就一支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后備人才銜接有序,富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企業家隊伍。
(四)創新體制機制,釋放人才政策紅利。一要圍繞秦創原“兩鏈”融合示范區建設和全省重點產業鏈提升,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程專項資金投入,出臺更具競爭力、更強針對性的引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一事一議”“一人一策”,采取柔性引才等多種方式,引進更多高端人才、頂尖人才。二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加大省杰青、青年基金等計劃的項目數和資助力度,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項目中擔綱領銜的比例,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助推一批省級人才成長為國家級人才。三要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和有利于創新的評價制度,大力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進一步為科技創新人才松綁放權,同時深化“三項改革”,實施“高才高薪”“效益提成”“科技分紅”等多元化的分配模式,適時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參與分配機制,鼓勵科技創新人才把論文寫在三秦大地上。
(五)加大宣傳力度,用心用情優化服務。一要大力弘揚西遷精神,以西遷精神感召人才,讓“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成為廣大人才的共同心聲。二要加大引才政策宣傳力度,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國內外知名人才機構合作,舉辦路演等對接活動,吸引更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陜發展。三要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務,優化服務流程和效率,強化省市聯動、無縫銜接,全力推動各項人才政策落地落實,增設海外人才綠色通道,在落戶、購房、子女入學、就醫以及公司注冊、稅務、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營造尊才愛才、敬才重才的良好氛圍。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