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如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享受到良好的照護服務,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近年來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的重點話題之一。
記者注意到,今年銅川市不少政協委員不僅著眼于細化完善本地的養老服務體系出謀劃策,更是就老年人食、醫、居等“小切口”問題提出適宜性對策,設身處地為老年人安度晚年作周全考慮,共同守護最美“夕陽紅”。
讓老年人樂享幸福“食”光
安享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個家庭的關切。淡明華委員告訴記者,老父親八十多歲了,讓他最操心的還是老人的一日三餐問題,“小飯桌,大民生,這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的現實所需。”帶著切身體會,淡明華提交了《為老年人建設社區養老食堂的建議》提案,為持續推動社區老年食堂建設鼓與呼。
養老食堂其實不僅局限于為老年人提供基礎的餐飲服務,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功能。淡明華建議,增加養老食堂與老年人之間的粘性,比如設置閱讀空間、活動空間等,使之成為老人們重要的社交載體,一定程度滿足老人精神關懷需求。
“作為助餐服務有益補充,還應建立“大配餐”機制。”來自王益區的南海委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助餐服務這項民生工程在當地開花結果,結合工作實踐和經驗探索,她建議,鼓勵商場、超市等開設老年專區或便捷窗口,推動物流配送、蔬菜直通車等進社區,加快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醫養結合用好“藥王”品牌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明確指出,發揮中醫藥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推動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合作,做實合作機制和內容,到2025年,養老機構普遍具備醫養結合能力。
銅川是“藥王”孫思邈故里,“藥王”養生理論系統闡述了養生長壽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是古代人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至21世紀仍有學習繼承和借鑒的價值。
籍此,郭春麗委員建議,弘揚“藥王”文化,推動中醫藥與健康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中醫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支持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加快培育連鎖化、規模化、集團化的康養產業企業。
南海委員建議,用好“藥王”品牌,擴大中醫藥在養生保健領域的應用,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重點,積極研發中醫康復器具。同時,探索醫療服務嵌入式等醫養結合模式,通過日間康復、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將康復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
鼓勵“空巢”老人走進養老院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銅川市建立起了“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
委員們調研發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老年人及家屬對集中養老認識陳舊,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以銅川市耀州區為例,全區有農村幸福院97所,床位1000余張,共有五保對象577人,集中供養108人,集中供養率僅為18.7%。
“開展走進養老院和試住養老院活動,讓老人親身感受養老機構的環境、管理和服務,在潛移默化中轉變養老觀念。”魏曉芳委員建議,充分利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活動場所,讓老人享受群聚生活,共同參與受眾較廣、樂于接受的老年活動。
一支高水平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對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而銅川養老人才市場的現狀是,人才短缺,呈現勞動強度高、年齡偏高、流動性高和崗位薪酬低、社會認可度低、學歷技能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針對這些痛點問題,南海委員建議,探索“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四位一體“培育人”,待遇+晉升“留住人”。
智慧養老是未來養老服務的趨勢,多位委員建議,積極開展數字適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線下服務,配備智能穿戴等產品,形成“線上快響應、線下有支撐、服務零距離”的智慧養老新路徑,讓老人更多地享受智慧時代福利。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