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家風是什么?是家庭成員的處事準則,也是家庭的“無形資產”,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5月23日,省關工委組織觀摩團走進寶雞市眉縣、岐山縣等地,傳承中華好家風,解鎖家庭“幸福密碼”。
“孝老愛親,兄弟和睦,妯娌相攜,嚴教子女……”走進眉縣金渠鎮棗林村“好家風示范戶”趙建榮家,映入眼簾的是擺放在客廳的《趙氏家訓》。“我今年74歲了,一輩子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就好讀書、寫字,寫下家訓就是為了警示教導子女和家人做好人、行好事、走好路。”
好家風帶動好民風,好民風促進好鄉風。棗林村黨支部書記潘根虎介紹,近年來,棗林村堅持“以德立村、以孝治家”的治村理念,深入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好家風好家教的示范引領作用,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廣場,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展示內容,通過開展“五老”講家風故事、走進“好家風示范戶”家庭等實踐活動,弘揚家庭美德、傳承優良家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哪怕是一句通俗易懂的良言也可以是好家訓。”安康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黃秀玲表示,將繼續通過“百千萬”家庭教育進社區等活動,引導家長、孩子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踐行弘揚好家訓、好家風。
“家庭教育是根,根深才能葉茂。”銅川市關工委主任袁樹英說,家風好、家教嚴,子女才能健康成長,社會才能和諧發展。“今年,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成立了銅川市關心下一代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下一步,將通過‘潤苗行動助成長、家風建設我先行’‘好家風我行動’等主題實踐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的濃厚氛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3000多年前,周朝政治家周公姬旦用自己“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言行,告誡即將前往魯國封地的兒子要“禮賢下士,殷切求才”。3000多年后,在故事的發生地岐山縣,縣城關小學師生用自編自導的兒童劇《周公誡子》生動演繹這段歷久彌新的家風故事。
弘揚周禮文化,傳播家風故事。該校校長劉宏春說,近年來,學校師生立足深厚的周禮文化資源,利用專業特長和課余時間,編制拍攝了《周公誡子》《召伯甘棠》《一葉封侯》等兒童微電影,不斷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路徑。同時,師生們還利用傳統節假日走進廣場、社區、敬老院等,以自編自演的“好家風”文藝節目“潤物細無聲”,推動好家風蔚然成風。
“岐山縣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家教家風源遠流長,學校以周禮文化為載體,傳播好家風浸潤童心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延安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進錄說,優良家風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我們將充分發揮‘五老’作用,依托延安紅色文化資源,以延安精神培根育人,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新時代的家風傳承要與時俱進,要在創新形式的基礎上保留核心精神內涵。”西安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辛遠英表示,“要堅定文化自信、講好家風故事。我們將通過建設家庭教育試點、開展‘五老進校園’、打造‘青少年心理教育流動課堂工作站’等活動形式,不斷推動家風建設工作走深走心。”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寶雞市關工委主任張萬奎介紹,近年來,市關工委按照抓統籌、抓活動、抓平臺、抓聯動,有抓手、有載體、有陣地、有機制的“四抓四有”工作思路和舉措,以好家教好家風帶民風促社風,不斷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將繼續探索‘五老’服務家庭教育新途徑,努力推動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統籌聯動,為推動新時代家風建設貢獻力量。”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