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卻很少拿它與老年人掛鉤。其實,老年人“愛玩”“會玩”,對身心健康非常有益,也是一種延緩衰老的妙方。
老人更要有“玩心”。不少人退休后,要么覺得失去了生活目標,做什么都沒興趣;要么圍著兒孫轉,甘愿做家庭保姆,不愿意為“玩”多花什么心思。有些老人認為“人越老就得越穩重”,其實當個“老頑童”也挺好。年紀越大就越該放得開,年輕時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到老都不嘗試一把,那該多遺憾。“玩”就是尋找自信和快樂的過程。
會玩老人更長壽。因為生理上的衰老、自理能力減退、社會經濟地位下降、精神慰藉短缺等諸多問題的出現,會降低老年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與調節能力,在社會支持缺乏及壓力的作用下,容易引發心理波動,催生、加重軀體疾病,逐漸對生活喪失信心。而“玩”可以幫助老年人訓練大腦的靈敏度、減緩記憶力衰退。外出活動能增強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參加集體活動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歸屬感。最關鍵的是,玩能幫老人擺脫孤獨,心里通達敞亮,自然有利延年益壽。
事實上,很多高壽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經”。世界著名科學家牛頓年老后,最喜歡用麥稈對著陽光吹肥皂泡,絢麗的色彩總能讓他如癡如醉;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更稱自己為“大玩學家”,研究“玩”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專業,玩電腦、寫博客、玩智力游戲,一點不比年輕人差。會玩,是一種活法,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貪玩”的人,一定是對生活有愛、能把生活過得有趣的人。那么,老年人該如何玩才能“玩得其所”呢?
玩,可以從家里開始。有很多老人即便是不出門,也有很多自己的玩法,布置家居、美化家的角落,或者養花草、織毛衣、制作掛飾靠墊、讀書品茶、繪畫、寫書法、學做菜、刺十字繡、學電腦打字等,都會讓自己忙得不亦樂乎。
玩的時候,手眼都得動。比如,報紙上“找不同”“走迷宮”等游戲可以練眼;記賬、打字、發朋友圈等方式能練腦;聽音樂、跳舞能有效刺激老年人的反射神經,還能愉悅心情。此外,十字繡也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的娛樂,不僅手眼腦并用,繡好的作品還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
適時走出去。老年人更應該有一群投緣的玩伴,因為老年人比年輕人更需要陪伴,可以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可以獲得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也可以和發小、閨蜜經常聚聚,聊聊家長里短,聊天也是思維鍛煉的形式。喜歡外出旅游的,可以約三五好友,一起飽覽美景,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增加交友機會。
“人到老年仍赤子,一片天真見本心。”著名“鬼才”黃永玉大師如今98歲了,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過著隨性而有趣的生活,即使在那命運多舛的歲月,亦是如此。人到晚年,更要像黃永玉那樣,朝氣蓬勃,積極面對,做個“老頑童”。
據《生命時報》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