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每一個身份的轉變都是一份獨立的職業,讓他的眼界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都發生了變化。" />
十年磨一劍,不必爭朝夕。”這句話是鄭如師的座右銘。也正是這句話,讓他的職業生涯只專注于一個行業。
他將十年的職業經理人的經歷,慢慢累積成了勢能,通過時間的發酵,變成能量,找尋到了他心目中一輩子的事業。
而這一切,要從15年前說起。
用十年時間,為創業做準備
2003年,鄭如師從武漢大學旅游管理系畢業后,進入川國演義擔任普通職員。
剛剛進入職場的他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很快,鄭如師便得到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晉升機會,一躍成為了川國演義的總經理。那年他25歲。
走馬上任總經理,鄭如師更加用心工作,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餐飲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然而,時間久了,鄭如師開始慢慢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鄭如師的工作中,他圍著一個3000平米的酒樓,每天從前廳到后廚,再從后廚到前廳,循環往復。
“我這跟驢有什么差別,驢拉著磨是轉小圈,我轉的是大圈,我的人生不能就這樣’轉掉’了。”
2009年,鄭如師從川國演義辭職,辭職后的他的天天想著創業,現實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那時候把創業想得太簡單了,雖然有了6年的經驗積累,但創業資金不夠。”
無奈之下,鄭如師只得重回職場,積累資金。機緣巧合之下,鄭如師進入了九毛九,這一干就又是4年多。
兩份工作,10年的履歷,看似簡單,卻十分厚重。
“所幸,這兩家企業都是極其優秀的。”除了學習積累了大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經驗以外,鄭如師還攢下了第一桶金。
“試錯”,只為了積蓄勢能
2013年夏天,鄭如師認為時機到了,他決定出去闖一闖。
憑借著過往10年的職業經理人經驗,短短4年時間里,鄭如師就創立3個餐飲品牌,分別是9窩、老簋烤魚、砂師弟。
“任何一個品牌,都需要在市場、產品、定位、運營系統之間建立一個完整的鏈接,而這種鏈接的形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像你的店,必須在前一個店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和升級,才有可能跟得上時代的節奏。”
4年做3個品牌,看似“不夠專一”的鄭如師,其實很清楚自己未來要干什么。
“剛性需求,高頻消費,滿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符合健康的趨勢,不過分依賴廚師,能實現適度(40%-60%)標準化。”
在鄭如師看來,只有滿足這些需求,才真正符合他心目中對一輩子的事業的定位。
2017年5月1日,鄭如師的新品牌——定位“西北小吃城”的大師兄肉夾饃·陜西面館正式創立,并在廣州萬勝圍廣場開出了首家門店。
“沒想到生意會那么火。”
在鄭如師的預期里,像大師兄這種業態及品類,單店月營收達到45萬元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大師兄的銷售數據卻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大師兄的門店擴展到了8家。
創業,要先把車組裝好
“一個優秀的經理人,并不意味著就能當個好老板。”鄭如師不由感慨。
“職業經理人打工的時候很優秀,是因為開的是別人的車,摔了不心疼,輪到自己創業了,必需得先有車,而這臺車的每一個零件都得自己去做,最后組裝好了才能上路。”
像大師兄的核心產品肉夾饃,在被組合成產品前,從門店到供應鏈已經研究了三年。“必須是很成熟的產品,才能拿出來組合開店。”
據了解,僅肉夾饃一個單品,8家門店的月銷量可達15萬個。
此外,在幾年的積累過程中,鄭如師還收獲了許多創業經驗。
收割團隊
“從創立品牌到開店,大師兄為什么能在一年內擴展到8家,并且每進駐一個商圈,基本上都能坐到老大位置?”在鄭如師看來,這一切都是因為之前的積累。
他認為,積累是為了收割團隊,收割企業的軟競爭力,包括文化、運營系統的標準化、管理的制度化、組織的系統化等,而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是金錢買不來的。
“如今,我們的團隊不需要磨合,只是換了一個平臺來作戰而已。”
找到適合做企業的路
“掙錢做生意的方式有一萬種,但是做企業的路只有一條。”
在鄭如師眼中,生意只跟老板一個人有關系,而企業是跟整個團隊有關系。正是因為團隊的成長是依賴在平臺的成長之上的,他才要走具有持續性特質的企業道路。
“就好比砂師弟,從掙錢的角度,它沒錯,但是從做企業的角度來看,它卻錯了。”
對砂師弟的定位失衡,曾讓鄭如師寢食難安。他把砂師弟定位成多人快餐,剛性需求,但是市場告訴他,顧客似乎更愿意把砂師弟當成嘗鮮的特色餐。
“特色餐是短暫的,具有周期性的,如果不能保證品牌的擴張速度,那團隊的需求也無法保證。”
鄭如師說,大師兄是他這幾年創業的終極版本,他堅信大師兄是可以永恒往前走的,因為面食在全國的接受程度很高,而小吃品類又是持續性的,它沒有天花板、可成長,是一個能滿足一個團隊的需求而不是老板個人需求的品類。
未來,鄭如師及其團隊會圍繞著陜西面館這一品類堅定地往前走。
為了品質不惜與“效率”和“標準化”抗衡
“大師兄是反效率、反標準化的。”采訪中,鄭如師的這句話,讓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頗為吃驚。
眾所周知,在餐飲行業,舍棄了標準化,效率必然會降低。大師兄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絕對標準化背后的邏輯是復熱,也就是中央廚房加工好了,門店只需要通過簡單的設備加熱即可,這是對品質的極大犧牲。”鄭如師解釋,和傳統快餐不同,大師兄對中央工廠的界限是僅做粗加工,像切菜、洗菜這種最簡單的活由供應鏈來完成,但是涉及到味道、新鮮度等,則全部由門店完成。
“大師兄的每一個饃都是現烤的,每一碗面從和面、醒面、揉面、切面都是現場做的。”和傳統標準化的快餐相比,大師兄的出餐率低了兩倍以上。
盡管如此,作為一個從骨子里對品質有堅持的餐飲人,鄭如師堅信:“所有的犧牲都是為了品質,品質體驗帶來的粘度可以彌補出餐效率的不足和缺陷。”
事實證明,鄭如師的決定是對的。從排隊和人氣等市場表現來看,大師兄已經甩開了其他品牌一大截。
據了解,大師兄的所有門店均翻臺率可以達到7輪之多,五號停機坪店的最高翻臺率甚至達到了20輪。 總結
十幾年的積累, 大師兄的創立,讓鄭如師終于找到了他未來要行走一輩子的路。
“餐飲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跑到終點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懈的努力與堅持。”
我們相信,鄭如師會一直堅守著傳統餐飲人的純粹,而他的大師兄也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好品質,帶給顧客好味道。
(周洪楚)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