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村美帶動旅游旺,秀美風光、鄉土文化和農家美食吸引大批城里游客返鄉尋找別樣樂趣。一時間,鄉村旅游人氣爆棚,在鼓起農民“錢袋子”的同時,也成了開啟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
然而,伴隨著熱門農旅項目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模式照搬照抄、內容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也日漸凸顯。如何破局“出圈”,讓鄉村旅游更具吸引力、走得更長遠?這是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政府工作報告對“三農”工作作出部署: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產業興則鄉村興,以特色產業為“內核”的鄉村旅游才能更有生命力。近年來,許多地方在因地制宜壯大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通過“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模式,打造了觀光采摘、文化旅游節等三產融合新業態新形式,不僅把特色產業的發展鏈條越拉越長,還解鎖了農旅“跨界融合”的新路子。
以咸陽市淳化縣為例,該縣聚焦蕎麥首位產業,深入挖掘蕎麥歷史文化,將一粒粒小蕎麥做成了支撐一方發展的大產業;依托蕎面饸饹文化旅游節開展蕎面饸饹制作技藝大賽、蕎面饸饹形象LOGO大賽,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和蕎麥衍生產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
這說明,只要深耕特色產業,走好差異化路子,通過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豐富業態布局,加快“特色產業+”多元融合步伐,必能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在一方土地中更好發展。
當前,人們對于旅游有了更高品質的需求,鄉村旅游已不再滿足于吃農家飯、“打卡拍照”等簡單方式,更傾向于有內在吸引力的沉浸式旅游。要讓游客感興趣、愿意來、記得住,還需在精細化運營上做文章,打造獨特“記憶點”。
各地資源稟賦各有所長,只有深挖當地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等方面的“閃光點”,充分發揮好山好水的自然優勢,講好特色產業在傳承、創新、發展中的故事,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各地可嘗試將藝術、休閑、研學、餐飲、民宿等元素納入特色產業鏈中,開發有創意能互動的文創產品、特色IP,打造更多高質量的全域旅游項目,讓游客因名氣而來,被當地獨一無二的自然風景、人文風情留住腳步。(席晨)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