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汪氏皮影”第四代傳承人汪海燕。
陜西“汪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黨飛華。
“厲害!傳統與時尚并存,讓老祖宗的絕活再次鮮活!”近日,一條皮影戲的視頻火爆網絡。新穎的皮影人物造型加上邁克爾·杰克遜標志性的絲滑舞步,讓觀眾紛紛感慨:沒想到皮影還可以這么玩!
“讓皮影自然地融入生活,吸引年輕一代,從而使非遺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是我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視頻中皮影戲的演繹者、陜西“汪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黨飛華說。
黨飛華出生在一個皮影世家,母親汪海燕是陜西“汪氏皮影”第四代傳承人,這個家族多年來輾轉于方寸幕布間,用心意和新意創造出獨特的浪漫。
跨 界
為皮影注入現代元素
2017年,還是高中生的黨飛華跟著家人一起參加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當精心雕刻的皮影亮相時,瞬間聚焦了全場目光,大家對這一來自東方的手藝贊嘆不已。
“看到從小耳濡目染、習以為常的皮影受到如此多海外觀眾的喜愛,心里頓時生起一股自豪來。”黨飛華告訴記者。
2017年也是“汪氏皮影”迎來轉折的一年。隨著國際品牌愛馬仕邀請其為門店設計櫥窗,百達翡麗、博柏利、芬迪等各路“跨界”邀請紛至沓來,“汪氏皮影”開始將皮影元素融入服飾、汽車、游戲等方方面面。
這些在國際舞臺的亮相讓黨飛華對這門老技藝有了新感知,之后的幾年里,他梳理研究了家族10萬余件皮影收藏,編撰非遺文化及皮影技藝研究類書籍,為皮影創新做系統積累。
在一遍遍的學習和梳理中,黨飛華漸漸意識到,皮影不該只“藏”在一方幕布后,應該自然地融入生活,吸引年輕一代,才能發揚光大。身為00后,黨飛華有屬于他的創新優勢,接過家族“衣缽”后他開始思考,如何在年輕受眾中推廣皮影藝術,讓皮影火熱“出圈”?
“非遺之所以叫非遺,是因為它已脫離原來的生態。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它注入現代元素,讓它融入現代生活。”2023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期間,黨飛華以賽事為元素制作了一套皮影道具,并演繹錄制了田徑、射擊、皮劃艇等比賽項目的皮影動畫,使傳統皮影與現代體育實現“夢幻聯動”,對外展示了這門中國古老民間藝術的非凡魅力。
?改 良
讓皮影擁有更多“色彩”
小小皮影如何從民間走向世界?采訪完黨飛華,記者來到位于書院門的“汪氏皮影工作室”,見到了他的母親汪海燕。
推開門就進入了一個皮影世界。但仔細打量發現,這里不少作品的人物造型似乎與傳統皮影不同。“傳統的皮影人物多是‘五分臉’,以側臉示人。在改良過程中,為了展示場景中不同方位的人物狀態,我們開始加入‘七分臉’甚至全臉的皮影人物,這樣的作品更鮮活有趣,市場接受度更高。”汪海燕指著裝裱好的皮影作品向記者介紹。
“以前的皮影就是為皮影戲服務的。老戲不唱了,皮影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汪海燕坦言,皮影曾經歷了一個“沒落”期,當年,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和各種娛樂活動的興起,人們對皮影的關注度下降了很多。
“但是我就愛干這個,一刻皮影就開心,我不能丟下非遺傳承人的責任,不能讓這門技藝在我這一代人手中斷掉。”汪海燕篤定了一個念頭,皮影這個“絕活”要想“活下去”,就必須改良。
“皮影要走出幕布,變成觸手可及的飾品、收藏品,首先刀工就得改良。”汪海燕說,“汪氏皮影”的絕活是“推皮走刀法”,左手發力推皮,右手拿刀,通過控制皮的走向,讓刀在皮影上雕刻出精美的紋路。在此基礎上,她又加入“倒棱法”對成品進一步磨削,如此創作出的皮影不僅好看,手感也更加光滑。
此時,幾個造型各異、憨態可掬的企鵝皮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是我們與騰訊合作定制的QQ企鵝京劇造型,作為伴手禮很受國內外客戶的歡迎。”汪海燕說,在一步步摸索中,她對皮影的色彩運用也進行了改良,從傳統五色里,調和出更多低飽和色并暈染開來,使皮影更具視覺沖擊力,更受年輕人喜愛。
?“非遺+”
用皮影講好中國故事
除了對皮影制作技藝的改良,汪海燕還想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究竟喜歡什么,關注什么。
一次偶然的動漫節展會為她打開了新思路:可以通過新潮的設計讓“老技藝”趕上“新潮流”,吸引年輕人了解、關注皮影。
找準方向的汪海燕開始探索皮影的更多可能,“汪氏皮影”開始進軍“二次元”,不僅雕刻出了國漫IP《狐妖小紅娘》人物皮影“蘇蘇”,還做了皮影戲的動畫。“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和年輕人喜愛的動漫作品合作,宣傳效果非常好。”汪海燕說。
如今,在北京后海胡同,由黨飛華主理的“汪氏皮影”文化主題酒店已經亮相,將皮影藝術融入現代時尚,以“皮影+生活空間”的路徑,探索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結合的商業業態。未來,“汪氏皮影”文化主題酒店也將落戶西安,讓皮影藝術走出博物館,回歸生活、融入生活。
黨飛華還希望能參與更多的文化創新項目,探尋“非遺+”的更多火花。目前,他正在推進皮影與手表品牌的合作,讓非遺突破傳統,與時尚貼得更近。
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期間,黨飛華策劃了“絲路長安”皮影展,200多件精雕細刻的“汪氏皮影”作品亮相西安易俗社,并通過直播鏡頭展示給全國乃至海外的觀眾,讓前來參觀學習的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這門古老民間藝術的吸引力。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曾經吸引男女老少圍爐而觀的皮影戲,在一代代“手藝人”的堅守與創新中不斷蛻變,展現出無限可能。(見習記者 高茹鈺 記者 朱雪嬌/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